收藏广西出版第1部长篇小说《山村复仇记》

2010-04-04 10:27 来源:新浪财经藏家故事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山村复仇记》连环画封面。 资料图片

  如果有人问你:“在广西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哪本?”也许你不一定回答得出来,即使是文化人,同样不一定知道。如果再问你:“广西出版的‘长篇’最畅销的是哪一本?”可能更是一个难答的题。

  最近,我整理旧物,发现一位已故作家在1963年写给我的一封信,信纸和信封都已发黄发脆,读着它,一段尘封了四十多年的历史被揭开了。

  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收到了一至六章的校样,非常高兴,这高兴远远超过了听到决定出版与发稿的消息,因为11年来,为之一再尝受过失望之苦的这部难产之作,终于打成了铅字,这怎么不叫人为之高兴呢!

  初步看了校样后,对你改动了的地方,十分满意,同时,也深深地为你付出的劳动代价而感激不尽。在此,谨致以崇高的谢意。”

  信中所指的这本书,就是1964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山村复仇记》。在此以前,广西出版社没有出版过“长篇”,此书的问世,开创了广西出版的先河,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此书出版分上下两集,经一版再版,共发行约45万册,畅销大江南北,这也是空前的。

  《山村复仇记》受到读者如此的关注和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地道的广西“土特产”。解放初期,广西的匪患特别严重,桂系的残兵败将和一些土匪勾结在一起,隐藏在桂北山区及十万大山,伺机蠢动。故当时的剿匪斗争,是巩固政权、建设政权的重中之重。小说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重大题材,同时把曲折、传奇的故事穿梭于奇山秀水的特定环境中展现,把人的心灵美,融合在山水的自然美之中,营造了浓郁的广西特色。有人说,北有《林海雪原》,南有《山村复仇记》,这种赞美并非虚言。《林海雪原》被编成电影,而《山村复仇记》出版后不久,被话剧团编成话剧。事隔四十多年,又被改成电视剧,更名为《桂北剿匪记》。无论从发行量还是从社会的关注度来看,都说明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信中说到,这部“难产之作”在诞生过程中让他“一再尝受过失望之苦”,确实如此。小说从1952年完成初稿到1964年1月上册出版,共历时11年,其间经过无数次修改,共送去六家出版社,并两赴上海修改,均未获出版。在这期间,他所受的煎熬,比常人不知要高多少倍。他身负枪伤,留下了残疾,又得了肺病,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加上没日没夜地改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年仅31岁的他已经秃顶了。可以说,这本书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

  也许是一种缘分,书稿几经辗转,来到了我的手中。读后,我觉得虽然离出版还有一段距离,但很有基础,整个构架基本顺畅成型,更难得的是该书稿很有特色,反映的生活也很厚实。好比一个毛坯房,正等待完善和装修一样。我把意见向社长作了汇报,并极力推荐。社长同意后,我即首赴桂林当起了“装修工”。

  第一次见面,我的信心更足了。倒不是因为他能说会道,也不是因为他有一顶小小的官帽——临桂税务局长,而是他的经历。他接待我时,备了一个小小的火锅,我们围炉而坐,促膝谈心:摆家常、叙往事,自然更多的是谈作品。令我惊奇的是,当我否定某一细节时,他马上给换上另一个,不行,再换一个。他的脑子里好像有个掏不尽的“百宝囊”。他也很有主见,绝不盲从。你说得服他时,他乐于接受;说不服他时,他也不会妥协。编者对作者设计的某些内涵不一定能够完全领会,此时,我也会被他说服。原来,他曾是阳朔一个匪患严重地区的区长,曾亲自率队到山沟里剿匪,不慎被匪首击伤了腰部和腿部,以致留下了残疾。小说处处都印记着他的身影,实际上是写自己所经历的身边的事,脑中自然拥有一个生活的海洋,何愁不能把书稿改好呢!

  这次炉边促膝,不但增加了信心,而且增加了同情心。作者孩子多,家境比较困难,仍执着于要把书写好,虽然屡经挫折,仍不屈不挠,经济的拮据,病体的折磨,旁人抛来“不务正业”的讥讽,都没有使他放下手中的笔。即使影响他的仕途,也在所不惜。敬佩和同情,让我的肩上增加了沉重感。

  此后,我曾二赴桂林,仍然是炉边漫话。受到全权的委托,在他再次修改后,我开始深加工的装修工程。打出校样后,再征求他的意见,他才给了我开头的那封信。

  后来,《山村复仇记》还遭遇了一次大“难”。在那不正常的年代,它被打成“大毒草”,作者被批斗,还声言要揪出隐藏在出版界的黑手。过了这一大“难”,《山村复仇记》终于大放异彩。“文革”结束不久,出版社一位编辑找到了我,拟请我修订此书再版,并把两集合为一部。当时我已调离了出版社,但我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任务。再版于1985年出版,共发行了十八万五千余册。《山村复仇记》自此重新在全国新华书店畅销,并已编成电视剧在全国播出,成为广西一本带有标志性的书。

公司标志
编辑:小米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