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收藏少侠”

2008-05-29 00:00 来源:编辑部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据《大连晚报》报道8岁时,他花5元钱买下了直径15厘米的太平天国时期孤币“洪武通宝”;10岁起,他收藏考证古代盔甲,现在是国内外此项研究的顶级专家;13岁,他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他的藏品价值过亿,是中国古钱币、古铜镜、古兵器戈最大的收藏鉴赏家。

    他就是天津文物收藏界人称“考古少侠”的郝笛,他今年只有22岁。

    7岁震惊钱币专家

    在父亲郝文敏的记忆里,5岁时郝笛就开始迷恋文物;7岁时,他就花7000元钱买回一把青铜剑;12岁,发现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后,他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等多篇论文;如今,他的藏品接近20万件,其中有7800多枚古铜镜,几乎是现有存世总量的1/3。天津老作家、收藏家王鹏就住在郝笛家楼上。他清楚记得,郝笛7岁那年,一位钱币收藏大家找到郝笛,随身带来几本收藏册,3000多枚古币,郝笛一看就说:“有7枚不对,仿的。”老先生惊得目瞪口呆,那7枚高仿品是他故意夹进去试探郝笛的。那时,郝笛已是名震京津的古钱币研究“神童”了。郝笛家几乎包含了中国历朝历代的钱币15万枚,没有任何两枚是相同的,古兵器戈、青铜剑3000多把,盔甲10多副……小山似的古钱币堆在屋中,记者随意从中抽出一枚,郝笛只一瞥:“东西汉之间流通的新疆龟兹无纹钱,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币。”再抽一枚,“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钱,厚0.2毫米,是中国最薄的古钱币。”
    仅靠给人鉴宝就能维持收藏

    从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到海外收藏界,从京津到西北到江南,一件文物只要郝笛看过了,没有人再怀疑它的真伪和价值。很多人都以能请到郝笛做鉴定作为是否收购的标准,他的结论往往决定着6位甚至7位数的大宗交易,酬金是成交价的10%。所以,他并不缺钱。而挣来的钱都被他用在了收藏上。曾经有一对下岗夫妻背着一包祖上传下来的东西辗转找到郝笛:孩子要上大学了,学费得10万元,接连找了几个买家,最高的只给5万,于是找他估价。郝笛很快把东西分成三堆:“这件值35万元,那两堆不值钱,每堆值5万。”郝笛又给了他们3个文物买家的电话:“告诉他们,说我看过了。”夫妻俩千恩万谢,郝笛一分钱不收:“你们不是收藏家,也不是文物贩子。”照片中发现秦朝衡器不久前,苏北山区一位农民给他寄来几张照片,他打井时挖出一个小铜盒。郝笛看了兴奋不已,接连说了几个“珍贵,太珍贵了。”原来那是只有记载没见实物的秦朝衡器。他拨通那位农民的电话:“你的东西太珍贵了,实在难以做价,你去找某博物馆的吴馆长,说我看过了,他能给你300万。”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位专家也因此和他成了朋友,常常电邮些照片给他,让他帮忙鉴定。去年夏,这位专家领着大陆几位考古专家来找郝笛,这次他带来了一件高古玉方樽。郝笛端详了一会说:“这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形制和纹饰我先不说,最明显的内壁上有一处电锯痕。”拿放大镜一瞧,果然有一处针鼻大小的电锯痕。一位日本汉学家看过郝笛的收藏,开出1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要买,但郝笛拒绝了:“这些收藏足可以建4个中型规模的博物馆。”郝笛说他的东西中,很多并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但如果现在不收藏起来,后人再想研究时就难了。家藏宝山,郝笛却简朴得近乎悭吝,父亲给他20元钱让他买双鞋,他花3元钱在地摊上买回两只型号不同的旅游鞋,左脚44码,右脚43码,那双鞋他一穿就是好几年。但他曾花360万从一个日本汉学家手中买来6枚古钱。谁也说不清,在这个小伙子的心里有着怎样丰富的世界。有人说,他生下来就已是个5000岁的老人。

公司标志
编辑:小米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