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刻意收藏

2008-12-10 00:00 来源:编辑部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陆康,1948年生于上海,16岁始拜师陈巨来先生学治印,深得指授,渐进堂奥。陈巨来先生曾题其印册,有“溯往衡今,假以若干年,牛耳之执,舍生其谁”之语。盛言其印作精美绝伦、功力深厚。并对其发展及在未来印坛中的地位做出了评价。历年出版专集有《陆康印集》、《陆康印选》、《陆康书法实践》、《中国闲章.语汇编》等。现为中国篆刻艺术院(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属下)研究员、中国西泠印社社员、澳门印社社长、《印缘》杂志出品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

假装不知道,捡漏老对联

    陆康的寓所在闹中取静的别墅群中,一进门,便让人大开眼界。客厅里放置着十几件老家具,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上海滩的西式家具。靠窗是一对专供客人小坐的硬靠背围栏式皮面沙发椅,坐上去感觉很舒适。对面是一对布面软包扶手椅,中间是一具有南美风格的绿漆底绘彩小柜,兼作茶几之用,上面坐着一盆硕大的灵芝。窗的右面是一件顶天立地的黑漆底雕花吧台,饰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雕柱,这是当时西洋建筑在家具上的精巧移植。所谓吧台,是现在老家具行内的不规范称呼,其实它是一种既可放置在酒吧,又可放置在家里客厅或餐厅里的家具。窗的左面是一张牌桌,这也是欧洲人常用的小型家具,可供四个人打牌,也可放在卧室里进早餐时用。两边是一对纤巧的柚木雕花餐椅,上面挂一副老楠木对联。由清晚期书法家王文治所书,内容是从《兰亭序》里提炼出来的:林荫清和兰言曲觞,流水今日修竹古诗。尺寸也不小,大约通高175厘米,宽35厘米。整件藏品没有一丝火气,幽幽地泛出包浆,品相极好,感觉古雅得很呐。

    陆康笑着说道,有一次他陪朋友到吴中路一家老家具商店淘宝,朋友看中一件宁式的朱金木雕大柜,正在讨价还价时,他却发现仓库的一角斜搁着一对老对联,蒙上了厚厚一层尘埃,估计老板也不当它回事。陆康随手翻过来一看,依稀看到一行典雅的王(王羲之)字,心想肯定是一副书房老对联了,接着又抹去灰尘细察,落款露出“王文治”三个字,心里一阵狂喜。

    陆康说:“王文治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二王’与董其昌、张即之,博采众长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清代帖学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我跟老板谈价,希望他将两块木板卖给我做书柜的搁板。他不知道这副对联的真正价值,开出的价出乎意料的低,真当它是两块寻常的木板。我强忍着狂喜跟他周旋,最后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来。但我要求整修一下,并且是整旧如旧,连阴刻的字里面油漆斑驳的效果也不能破坏。现在你看看,修旧如旧,清水蜡克,收拾得天衣无缝,放在我这里多么妥帖。”

十年秦灰冷,一夜旧梦醒

    陆康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祖父陆澹安是南社成员、国学大师,著述颇丰,与柳亚子经常酬唱雅集。陆康自幼承庭训,得其亲授,诗词书印无不精通,尤其是书法,真草篆隶俱精。在他17岁那年,拜篆刻名家陈巨来为师,上追秦汉,下逮明清,经十多年的磨炼,一把钢刀所向披靡,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冲势。同时,陆康还有缘从沈尹默、刘海粟、谢之光、谢稚柳、唐云、朱屺瞻、钱君匋、来楚生、钱瘦铁、程十发、叶露渊、郑逸梅等海上名家求师问道,深得名门大气。上世纪八十年代,陆康已经是海上少壮派书法篆刻家的扛旗先锋之一了。一直桀骜不驯的安持精舍主人被国内印坛誉为“元朱文第一高手”,但他曾对上门求印的人说:“我已老矣,今后就叫我学生陆康刻章吧。这等于将衣钵正式传诸陆康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陆康为寻求更广阔的艺术天地,吸收最新信息,毅然移居举目无亲的澳门。先是靠岐黄之术谋取稻梁,安身之后再以书法篆刻技艺谋求发展,硬是在这个久被殖民文化浸淫的小城开辟出一片新园圃,并以此为大本营,将中国传统文化播洒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澳门新政权鉴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有力传播和杰出贡献,特聘他为中国文化形象大使,每年当选的澳门小姐则被誉为美丽大使,跟他一起出访。但澳门小姐是年年岁岁花不同,陆康则从持节之日起干到今天。每年他要代表澳门政府远赴欧美亚非各国访问,通过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远方。

    澳门回归后,陆康在上海和澳门两城之间穿梭,将澳门的最新信息告诉上海故友。他还在《澳门日报》开了个专栏:“感觉上海”,将每次回上海时的所见所闻用随笔形式絮絮道来,让澳门读者了解内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动态。在陆康笔端,风生水起,云舒云卷,常令人读出另一种况味。不久,他的随笔集《感觉上海》和《上海心情》集结出版,别说外省人能从字里行间感觉一番上海的人与事,就连上海的土著看了,也能感觉到一种熟稔的陌生感来。

    陆康年轻时与父母同住在溧阳路一幢洋房内,上上下下共有十几间房供一大家子住。十年祸起,家中被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里革委”干部落井下石,强征他们家底楼一层,用作开幼儿园,长辈无奈,只得将家里放不下的红木家具卖给收旧货的人,“一只凳子五元,一张桌子十元,都是这样处理掉的啊!就怕收旧货的人不要。当时的情景真可用兵荒马乱、朝不保夕来形容,‘大黄鱼’都有人往垃圾筒里扔,覆巢之下,逃命要紧啊。”

    陆康只身闯荡澳门,不能不说与这段经历没有关系。后来,陆康功成名就后,心底的红木家具情结发作。但兜遍澳门,也很难买到正宗的老红木家具。不过在大三巴下的烂鬼楼一带,开着不少老古玩店,里面常有中国白木古典家具露面,那种似曾相识的风格,抚慰着陆康的无限乡愁。于是,他用老家具将自己的居室重新布置了一下,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总令登门求字的老外或澳门同胞啧啧称羡。

    在遍访欧美的同时,陆康也很注意搜集各国老家具或小玩意。在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澳大利亚悉尼等大型跳蚤市场,他看到了许多被处理的老家具和真皮沙发,甚至有十八世纪的柚木家具,品相之好,就像新的一样。“大理石台面,大理石雕塑,还有手工陶器和玻璃器,卖得真便宜!在伦敦我还看到几百支司迪克堆在那里,都是有一两百年历史了,说不定是狄更斯或福尔摩斯用过的呢。”但陆康是一站一站的巡游,只能求其小而舍弃大。十几年里,他收藏了许多小玩意儿,既方便携带,也可装点家居。

    “最称心的老家具还是在上海买到的。”他说。五六年前,他写字刻印之余逛吴中路、虹桥路一带的老家具商店,发现从洋房别墅里流出来的西洋老家具式样漂亮,做工精细,材质多为柚木、橡木,而售价却不贵,当时上海人对西洋老家具的价值还没到今天的认识程度。他心里一喜,就挑了一对西餐椅。现在它们就放在客厅里,线条流畅,做工精巧。一般而言,这种餐椅的后背横梁上有头饰不算稀奇,他选的那对椅子连两旁立柱上也有精美的卷草纹高浮雕。“不贵,一对才一千多,现在加一倍的钱也别想买到了。”这对椅子成了陆康在上海收藏的第一件藏品,从此,他开始留意西洋老家具,并且兴致越来越高涨。

小吃大汇钞,购房置家具

    现在,陆康收藏的西洋老家具已经有几十具之多。他并不奢求成套,只要看着顺眼就买,材质也不怎么讲究,关键是式样要大气,要符合他的审美眼光。梳妆台、吧台、唱机柜、银器柜、餐椅、咖啡桌、西式镶压花玻璃屏风……他都不拒绝。中式的老家具,比如鲁作的炕头柜、鲁作的插肩榫炕桌、晋作的梳背椅、晋作的红底描金小柜、苏作的束腰内翻腿霸王枨大画案、苏作的榉木圆角大柜……他也会搬几件回来,既可点缀,又很实用。他还买到了七十年前日本侨民遗留在上海的和式老家具。现在,有不少老家具商店的老板找到陆康,希望他将前几年买走的吧台和餐椅再卖回给他,价格翻倍,陆康当然不干,“我又不是做这门生意的,我图的是心情。好心情,金不换。”

    也因为老家具买得兴起,原有的二室一厅日渐局促,陆康干脆在同幢楼的二楼再买下一套二手房,于是,新一轮的淘宝行动开始了……

    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书法篆刻家都尽情享受体制的优越性,都有一份清闲的工作,业余时间搞点创作,获得名利双收的结局。而陆康与他们不同,他是真正靠润笔生活的艺术家。但由于他为人大度海派,凡事让人三分,帮人六分,救人十分,不与别人计较一时得失,从而赢得了海内外朋友的信赖,许多近年来养成书画雅好的企业家也愿意跟他订交终身,所以他是每天写字篆刻不辍。前不久,陆康在澳门文化部门的鼓励下,成立了澳门印社,他理所当然地被推举为社长。

    经常有一些朋友求他的书法或印章,事先说好一件即可,但认真的陆康往往创作并出示几件作品任人挑选。买家看到精彩之处,实在不忍舍弃,往往两三件都要了。这笔计划外的收支,就被陆康用来收藏老家具。“以这种心态去淘宝,会发现好东西,讨价还价也比较随意了。买回后放在家里,想想这是自己劳动所得,坦然得很。时下不是流行一段顺口溜吗:官大官小,都有烦恼;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前半段与我无关,后半段我是有深刻体会的。”

    这可不是故作清高,陆康曾开过饭店、百货商场和娱乐场,商海乘风搏浪,胜似闲庭信步。但他是一个痴迷于艺术创作的人,骨子里是一个传统文人,所以他在金钱面前从来没有迷失过方向,前些年便金盆洗手,掸去商场的尘屑,转身来到书房,操起毛笔和刻刀,笑嘻嘻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在这样的心情主导下,老家具的收藏就成了他这个正宗老克勒的生活乐趣,成了一种休闲方式,带着鲜明现代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元素的西洋老家具不仅为他营造了一种老上海的环境,为自己回想年轻时与祖父一起读书写字的岁月提供一种背景,还为自己进行多元文化的研究、交融与探索型创作,铺开一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的场面。更主要的是,对一个追求格调生活的艺术家而言,西洋老家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值得久久咀嚼的。

公司标志
编辑:小米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