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不少人都有保存報紙雜誌的習慣,但稱得上收藏的卻不多,收藏創刊號的則尤為鮮見。因為創刊號在報刊收藏界裏被稱為“稀缺品”。1月28日,記者走進為數不多的江西籍創刊號收藏家徐福森的“書海”中,感受書頁之間濃濃的歷史陳香。 徐福森在家中整理收藏的創刊號 感受 每本雜誌都是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 據悉,徐福森收藏的各時期、各種類刊物創刊號多達6000余冊。在徐福森的家中,書櫃被塞得滿滿噹噹外,衣櫥中、茶几下、桌子底,處處是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雜誌。新中國成立後共發行了8000余種期刊,徐福森擁有其中大部分的創刊號。 徐福森告訴記者,這6000余冊雜誌給他和家人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因為每一本雜誌都是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 經驗 藏德貴過藏品 被問到收藏為何如此豐富時,徐福森表示他的收藏心得就是“藏德貴過藏品”這六個字,意思是再貴重的藏品都沒有藏書人誠實守信的“藏德”值錢。據了解,徐福森藏書的18年中,誠實守信的品質得到了收藏界許多藏友的認可。 願望 拓展低碳技術實現無紙化收藏 藏品多了,煩惱也隨之而來。最讓徐福森煩惱的,是如何永久保存。原來,紙張也是有壽命的,一張印刷報紙雜誌的新聞紙壽命最多只有150年,盡壽後的紙張會失去韌性。徐福森告訴記者,他已通過去年南昌召開世界低碳經濟大會的機會,向幾位國內外低碳技術專家表達了自己的期望:發展數字技術,讓有紙的書報以無形且不可複製的數據形式保存下來。只有實現了這樣的“無紙化”收藏,他的這些寶貝才能永世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