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巨宅懿德堂 珍贵藏书1200部(图)

2010-03-22 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手书的匾额“世德作求”。(滕磊摄)

    成立于清末的“西泠印社”以研究金石、篆刻、书画闻名于世,除了历任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名声显赫外,它的发展壮大还有赖于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助支持,清末民国的张钧衡即是其中之一。

    张钧衡(1872-1927年),字石铭,号适园主人,浙江南浔人。南浔地处太湖南岸,地势低洼,河港纵横,漾荡密布,历史上就是“无船路不通”、“无桥路难行”的典型江南水乡。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浔出现了一个以经营丝、盐业发家的豪富集团,为世人瞩目。当时人们以“象”、“牛”、“狗”等动物来形容他们财产的多少。“象”指百万以上的豪富,“牛”指五十万至百万的富翁,三十万至五十万的则称为“狗”。当年仅“四象八牛”的总财产就约计七、八千万。张钧衡就是“四象”之一张颂贤的长房长孙,原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张静江的堂兄,以雄厚的资财和藏书刊刻闻名于世。

    1907年,张钧衡在故乡购买了宅邸,并加以改造成“懿德堂”。这所大宅占地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坐西朝东,临街面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各式楼房244间,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整座宅院由中式传统建筑、西洋式建筑组成。中式传统建筑位于宅院东部,按3条轴线分布,北侧正厅腰门上有吴昌硕手书的匾额“世德作求”和吴淦题写的匾额“竹苞松茂”,“懿德堂”匾额由甲午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手书,后院的二层玻璃窗镶嵌的是法国进口的刻花兰晶玻璃,图案是菱形的四时花卉鲜果,蓝白相间,洁净高雅;西式建筑位于中部,由3座巴洛克风格的红砖楼房组成,罗马柱、法国地砖、花卉铁艺、蓝色刻画玻璃都是典型的欧洲风格,一层内设舞厅,舞厅内有乐队舞台和衣帽间,墙面、地面均镶嵌马赛克。兴趣所致,张钧衡专门在宅邸西侧新建了一座园林,取名“适园”,其中“六宜阁”为其藏书之所。之后,在长子张乃熊、孙子张珩的努力传承下,珍贵藏书达到了1200部,其中仅宋刊本就有88部,元刊本74部。1941年,为防止这些珍贵古籍遭受日寇抢掠,张乃熊将藏书捐赠给中央图书馆,这批书也成为今天中国台湾中央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库的基本库藏。

    如今,“适园”已毁于战火,仅存故居“懿德堂”。由于整座建筑群不仅体量大、规格高,且融汇中西建筑风格,既有晚清儒商巨宅的代表性,又有近代欧式建筑的开放性,结构恢弘,风格奇特,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公司标志
编辑:阮腾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