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营销,良方还是毒药?(2)

2010-05-04 10:07 来源:中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这些孤独的老人在会议营销场所被工作人员亲切地称为“叔叔”“阿姨”,甚至是“干爸”“干妈”,在里面,还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贴心的服务,即使回到家里,有点什么事情自己干不了,打个电话过去,工作人员也会热情地上门服务,帮老人们买菜、买米,干家务,不厌其烦,比自己的儿女还亲热。

  这些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做会议营销的在做服务的时候从不索取服务回报,这也是会议营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当然,这些服务不是真正的无偿奉献。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年纪大的人更是看重这个。好多老年人架不住这样热情的服务,最终买了服务者的保健品。会销企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者,不停付出,他们相信传统文化会给他们带来回报。

  作为一家以营利为本企业,会销公司肯定会把这些服务成本转嫁到消费者手中,服务得越周到,保健品卖得越贵。

  三、焦点二:为什么经营者热衷于会议营销

  会议营销在中国存在了十二年,但是一直不被官方所承认。既然会议营销饱受指责,见不得光,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或个人热衷于会议营销呢?主要就是会议营销它机制灵活,投入极少、回报极快、利润可观。一个保健品或药品,如果以传统的渠道销售,医院药店的“进场会”高得吓人,人员工资和促销费极大,回款周期又长,没个半年一年很难做开,万一市场不认可,可能就要亏老本。会议营销不用做广告,不用进场会,规模小的两三个人就可以干,有实力的弄几十个员工,大部分人可以在两三个月收回投资。一些长久做会议营销的高手,甚至可以当月赢利。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6种模式:三株、红桃K的刷墙模式、报纸广告模式、电视广告模式、电台专题广告模式、会议营销模式、直销模式。刷墙模式不雅观,影响市容,现在基本销声匿迹;报纸广告模式、电视广告模式、电台专题广告模式费用昂贵,很难达到1:1的广告效益(投入一元广告费,消费者初次购买收回一元销售额);而直销门槛太高,普通企业和个人想玩也没门;唯有会议营销一枝独秀,适合中小企业投资和个人创业。

  四、焦点三:会议营销会带来社会危害吗?

  这段时间关注的焦点更是会议营销模式本身。去年下半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以举办健康讲座、会议等方式销售保健食品。而在今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中则把这一条改为:查处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

  两个文件,反复强调了对会议营销的整治态度。后一个文件其实应该是相当公正的,假冒伪劣产品不管以什么形式销售都是违法的,以前的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电台专题中照样不允许宣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因为这个文件是在前一个文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又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公告的形式发布,说明政府已经对会议营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所警觉。

  不可否认,由于会议营销缺乏监督机制。很多企业良莠不齐,各地经常上演卷款而逃,欺骗消费者的事件。但是,大多数会销企业还是守信用,重服务的,在直接消费者心目中有较好的形象。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市场营销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