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祸(3)

2010-04-27 08:34 来源:中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与“脑正清”、“白银搭档”一脉相承的几个字的吆喝式送礼广告,一遍又一遍不断的滚动播出,无孔不入的强行攻占了几乎所有百姓所能接触到的媒体,不管你愿不愿意,黄宝酒都是你不得不了解的产品,至少你会知道它是一个名牌产品,如果你想送礼,它可以是你不错的选择之一。而在渠道终端,由于多年的精耕细作,石运龙的保健品营销网络密集,实力雄厚,分公司近百个,旗下经销商上万人,几乎是一夜之间,黄宝酒就占据了各大商超和名烟名酒店的有利位置。上至达官贵人,巨富商贾,下到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也再次重演了当年“脑正清”、“白银搭档”火爆时的一幕,他们纷纷以收到黄宝酒为荣,并以收到的多少标榜自己的威望。石运龙没有说大话,黄宝酒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销量顺利突破了10亿元大关,经销商们都大快朵颐,此前更多持观望态度的经销商们也加入了销售的行列,这让汪大龙在兴奋之余也震惊不已。

  亢龙有悔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2008年春节黄宝酒的旺销氛围里,幻想着新的一年更大的收成。但事情却慢慢发生了变化,随着天气的转热,白酒市场明显转入淡季,慢下来的,也包括黄宝酒疯狂的步伐。

  问题是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引发的。由于最初设想的保健酒定位,黄宝酒被陈列在了各大商超的保健酒区域,但后来石运龙却反思,对于酒类市场的礼品版块而言,似乎更多的还是选择白酒,于是在悄然间,黄宝酒被挪到了白酒区域,并被美其名曰:全世界第一款功能性白酒。摆放位置的小小变更却被业内放大成了黄宝酒定位的不精准。

  黄宝酒,不是自己买来自己喝的,而是送别人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礼品。而且根据黄宝酒的广告定位,它只能被送给老人。但老人却恰恰是少喝酒甚至是不宜喝酒的群体。同时,很大一部分真正好酒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会因为这个定位而对黄宝酒敬而远之。对于送老人而言,基本可以分为自己的父母与不是自己的父母两大类。送自己的父母,实惠为主,花两瓶黄宝酒的钱,不如买更多物美价廉的营养品,跟自己人没必要摆谱,也无所谓面子。而送父母以外的长辈,比如岳父母,黄宝酒这人所共知的中端价格,面子又不够,不如咬咬牙送真正的五米液。这些逻辑似乎并没什么不妥,很多消费者也表达出了同样的想法,在经济不好的大背景下很多强势媒体也开始热炒并质疑黄宝酒,竞争对手更是不遗余力的在网络上组织了“扫黄游击队”大加攻击,越来越多的人的落井下石让黄宝酒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与理念上受到冲击相比,经销商们的消极则对黄宝酒的销售产生了致命性影响。一直以来,巨大集团规矩森严,凡是想为石运龙卖货的人,必须先打保证金,然后先款后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风险更多的由经销商承担。外界的消极影响,对于石运龙来说短期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货更多的囤积在了经销商的仓库里,随着对行业淡季未来预期和黄宝酒的双重不看好,望着自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黄宝酒,不少经销商长吁短叹。他们想以低价抛货,但又担心当初上缴给石运龙的保证金被扣,还要面临更严重的报复性惩罚。一时间,经销商短期进货者寥寥,人们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看着攀升缓慢的业绩单,石运龙第一次感到有些慌神。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市场营销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