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不知而不愠——追求组织内部的和谐 接下来孔子又说了,新的措施没被别人所了解,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有耐心地说服别人或反省自己,这才是君子、优秀企业的做法。例如,新产品刚投入市场,还未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或销售陷入困境之际,企业内部就会忧心忡忡,生怕计划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引起内部部门的争议。 如产品开发部可能会指责生产部质量控制不力,而生产部又可能指责产品根本没开发好,销售部门则可能抱怨自己是冤大头。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企业内部士气的下降。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难处,需要互相体谅,要了解别人做到知彼,又要反省自己做到知已,而不怨天尤人,先要使组织内部和谐稳定,积极地寻找原因进行改进和说服工作,使企业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努力使产品得到顾客的理解与青睐。 即使产品最后不成功,也不要因此而使企业团队产生严重的思想包袱,而用一种建设性商榷性的态度去分析原因,鼓励下属,进行指导。这样企业才会真正地团结大家,增加团队凝聚力,这样的企业难道能说不是优秀的企业吗?“人不知而愠”还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当企业员工不明白不了解管理人员的决策时,往往会把工作弄糟,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能一拍桌子大加指责,也不能心存成见,影响员工以后的工作。这时候管理者要做两件事, 一是反省自己的决策是否真的正确,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 二是对员工进行有力的指导工作。 孙子兵法中曾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然员工不能理解你的指导,在这方面你是有责任帮助员工指导员工的。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有很好的风度与修养,但是他却做到了,这难道不是优秀的君子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吗?由此看来,孔子的企业管理思想是追求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管理者素质,这在现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有人说东方管理注重追求和谐,西方管理注重追求卓越。这实在是不同文化背景在管理上的反映。孔子时代,国家动荡,诸侯兴起,民心思定,而正是这一现象奠定了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基调追求安定、知足和和平。而西方则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崇尚竞争,以竞争配置社会资源,这种现象被亚当斯密喻为看不见的手而响誉全球。然而在中国人看来,竞争是痛苦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企业和中国人不得不在“和谐”中追求“卓越’,东西方文化需要交流融合,以管理的趋势看,将来的管理必将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或在和谐中追求卓越,或在卓越中追求和谐。 连贯起三句话,孔子在这里所要说的是企业管理的三大要素:一是在组织内部构建浓厚的学习气氛,要有学习的精神,并要能坚持随时温习。二是要有企业家精神,要有毅力,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半途而废。三是构建企业内部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家要有着良好的胸怀。这样才能得以顺利地推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