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如何应对形象危机的来袭

2010-05-17 10:05 来源:中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视自身声誉与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一部分,这是每一名企业家在透明化时代必须形成的策略性思想。

  “人们在表面上崇拜偶像,但在潜意识中却希望打倒偶像……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以解释的社会性冲动。”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曾经这样写道。

  从2008年开始,相信中国许多企业家、娱乐明星、学术大师们都有这种感觉:一向对他们顶礼膜拜的大众、一向对他们吹捧至上的媒体,似乎忽然间拨刀相向、倒戈而伐,偶像们的某些失误被铺天盖地地放大、他们的隐私被无穷无尽地挖掘并添油加醋,偶像们一场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机席卷而来。

  “倒神运动”汹汹来袭,偶像的黄昏到来了吗?

  形象危机:当触及公众主流价值底线时

  作为中国头号女星、最具国际化色彩的女演员,章子怡从2009年以来似乎流年不利,从“泼墨门”到“诈捐门”,一场又一场的危机事件让“国际章”形象蒙上了层层阴影。

  与所有拙于危机管理的企业家一样,面对汹涌而来的负面舆论,章子怡一开始采取的策略就是沉默回避,继而缺乏逻辑地否认反驳,这种错误的策略引发更大的舆论批评,并导致“全民倒章”的可怕后果——在强大舆论压力之下,章子怡才聘请相应的危机管理专家为其重新梳理沟通话术,澄清各种谣传与攻击,努力去修复破碎的个人形象。

  回顾章子怡的成功背景,她一直是被视为中国影视明星迈向国际化成功的一面旗帜而被媒体所标榜。在过去数年中,关于她的奋斗、关于她的辉煌、关于她的爱情,媒体总是津津乐道地讲述着,公众对章子怡的厚爱也超过其他的女明星,“国际章”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随着章子怡在电影及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太适当的做法,其形象开始走下坡路,章子怡主演的《艺伎》,由于电影的情节触及中日之间某些敏感的情绪,引发网民的不满。章子怡在好莱坞一些不恰当的言论以及对个人成功的高调傲慢姿态,引发公众对其牵涉的“诈捐门”事件的强烈反弹,舆论“倒章”浪潮汹涌而来。

  与章子怡一样,“万科的LOGO”王石一直很偶像,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中,这位最令人尊敬的房地产行业企业家陷入了前所未有“捐款门”泥潭之中:“企业给地震捐两百万是合适的”、“慈善不能成为企业负担”等言论,引发了他个人信誉最大的危机事件,他健康、公益、富有责任心的形象,第一次受到公众质疑。

  同样在公众眼中一向硬骨铮铮的蒙牛当家人牛根生,他“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理念与公益实践曾深深感动中国人,但是蒙牛的三聚氰胺事件令蒙牛及牛根生的形象一夜间被颠覆。尽管牛根生面对CCTV采访时当众潸然泪下的表情令人动容,但牛根生仍然被公众挂上沉重的道德十字架。

  无论是章子怡、牛根生还是王石,他们在公众眼中都是成功的典范甚至是道德的楷模。所以,在某种层面上他们都被一层虚幻的道德泡沫所包围。公众在潜意识中会将他们视为公共价值的承载者、社会公德的风向标,但当他们的行为、言论在特定时刻违背社会主流价值标尺时——如以道德的名义进行欺世盗名、国家大难当前无动于衷,公众对他们的愤怒就变得异常炽热,企业家的辛辛苦苦建立的良好形象可能一夜颠覆。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