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企业应每天如履薄冰(2)

2010-05-12 10:19 来源:中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即使这家企业已经在所在行业做到了第一,但如果它不能在新的领域也做到数一数二,那也没有必要进行多元化,不如巩固它在已有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你做到了一个行业中的第一,并不表明你已经占领了100%的市场份额,与其在新行业中小打小闹,不如在原有行业精耕细作,做得更强更大。

  此外,你只有在具备下列条件下才有必要考虑采取多元化:

  (1)你的企业所在的产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发展前景胁茫,你的企业为了生存,也为了发展,不得不选择更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2)你的企业所在的产业已处于严重饱和的过剩状态,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且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继续待在这个行业,企业将长期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状态,只好另求生存空间;

  (3)你在该行业不能发挥你的优势,也就是说,你进入该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为了改正这一错误,你才有必要改行。

  以上是进行多元化的必要条件,但能否进行多元化还取决于以下两个充分条件:

  (1)你的企业有开拓新产业所需的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

  (2)你的企业在现有产业中的经营已经很成熟和稳定,企业管理也很到位,企业决策者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新行业的研究、开发与管理。

  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充分和必要的条件,你的企业才有必要也才能进行多元化,除此之外的多元化不过是企业骄傲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已,必将得不偿失,甚至导致企业毁灭。

  当然,这是就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整个中国经济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竞争水平还很低,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多元化的企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或者说并没有因多元化而导致毁灭,这是一种例外。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日渐进入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多元化的弊端正逐步显现了出来,即使是一些行业巨头,在多元化的领域遭遇滑铁卢的也已屡见不鲜。

  很多中国企业家对多元化有一种执著的自信,除了中国改革开放早期多元化取得成功的事例之外,他们常常还拿GE的例子为证。殊不知,世界500强绝大多数不是以多元化制胜的,相反,在自己的天地里精耕细作才是它们百年不衰的秘密,GE是世界500强中多元化成功的唯一特例。不仅如此,GE不仅在自己的行业做到了第一,它还在其所涉足的所有多元化领域都做到了前三名,而将所有不能占前三名的项目全部砍掉。中国多元化的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吗?

  品牌延伸也是骄傲的表现。当一个品牌获得成功后,企业领导人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成功的品牌运用到其他产品上同样会获得成功,从而就会毫不犹豫地给其他产品也都用这一品牌,这就是品牌延伸。品牌延伸常常伴随多元化而进行,当一家企业涉足多个领域时,很自然地会冠以同样的名字,因为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理由支持它们这样做,尽管这些理由似是而非。品牌延伸的另一种做法是与多元化相脱离的,在专业化的企业中,企业进入细分市场,推出多品类的产品时,企业也往往用已有的那个品牌,这也造成品牌延伸。与多元化一样,品牌延伸也是企业骄傲的表现。关于品牌延伸导致怎样的危害,我们在前面已讲得很多了。

  成功导致骄傲,骄傲导致失败。

  表现之二是内部人事纷争和外部应酬应接不暇

  企业成功之后骄傲的另一个表现规律是,陷于内部人事纷争和外部应酬。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在创业阶段,“革命尚未成功”,公司还没有赚到钱,没什么好争的,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赚钱——奋斗,内部人事纷争的矛盾即使是有也容易被暂时掩盖起来。一旦取得了成功,公司有了钱和“钱途”,大家就开始争权夺利了,在为公司赚钱的过程中谁的功劳大?应该如何分自?由于每个人都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功劳而过低地估计他人的功劳,因此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合理,争执在所难免。成功之后,以前掩盖起来的矛盾也会暴露出来。公司有了钱,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也可能不择手段,争权夺利。凡此种种,使得企业陷于内部人事纷争。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