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吉祥物象征寓意(8)

2010-04-03 17:42 来源:百度空间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在中国猴文化中,有这样一种颇有意思的现象:本来,猴与人关系密切,人应该对其有好感,但在成语、俗语、歇后语里,对猴很少褒扬而多诋毁;在诗、赋、笔记小说中,除少数作品对猴表示褒扬外,如上文所引刘琨的诗句“麋鹿游我前,猨猴戏我侧”与刘义庆讲述的断肠猿的故事等,其余的不是描写猴之丑态,就是表现其恶行。当然,长篇小说《西游记》对神猴孙悟空是大加赞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猴子褒贬不一的现象呢?笔者以为,这或许是因为猴与人的关系过于密切了,人将猴看透了,并视为同类。可以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善人与恶人之别。在猴子中,自然有逗人喜爱的,也有让人讨厌的,如同人一般。于是,人们在作品中写猴时,往往想到人的不良行为;而在写人时,则又会联想到猴的不良行为。于是,在猴文化中出现上述对猴子褒贬不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南阳市方城县小顶山都有庙会,庙会上出售一种石雕“小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也叫“画石猴”。赶庙会的人都踊跃购买,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时候与石猴谐音),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猿猴类的杰出代表是孙悟空,记录他的伟大事迹和快乐生活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过,猴王或神猴孙悟空的来历(文学原型)却是相当的古老(参阅《神妙的生肖文化与游戏》,山东友谊出版社),而且涉及到人类对猿猴的崇拜情结。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我们同时还为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