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生肖俑(唐代) 骑马猴泥塑(河南)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文化中,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身上就深深地打上了所在民族、社会文化的烙印。十二生肖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个人关系非常密切的一项内容。而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除龙、虎以外,很难说还有什么生灵能够像猴子这样,从华北平原到云贵山区,从西北黄土高原到边陲新疆,再到西藏雪域,如此被各族人民喜爱和尊崇。这是值得研究的一种文化现象。“猴文化”已经形成一种观念形态,反映出群众鲜明的是非观念和精神需求。 “猴画”与剪纸 “猴”与“侯”同音。“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礼·王制》中记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但历代都有侯爵。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猴子经常出现在绘画中,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中以“猴戏”为主题的占了很大比重,而以猴为题材的吉祥画亦有许多,例如: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其寓意是“封侯挂印”;画毛猴跨一骏马而行,称这为“马上封侯”;如画着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的背(“背”与“辈”同音)上,它即表示“辈辈封侯”;画九只猴子攀牵或坐在一棵松树中,因松树被人视为常青之木,赋予延年益寿、常青不老的吉祥寓意。而九(久)猴又可以表示长久富贵的意思。在剪纸艺术形式中,其图案上表现一只猴子屈蹲在桃树上,猴子两只手臂弯伸在耳朵两侧,宛似一对蝠形状,(“蝠”与“福”同音),构成“福寿双全”的画面;猴桃瑞寿,在吉祥物中,桃为五木之精,天上的神物,桃是增寿的瑞果,有长寿的寓意。猴与桃的结合,恰应了民间谚语“猴桃瑞寿”,表示吉祥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