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吉祥物象征寓意(5)

2010-04-03 17:42 来源:百度空间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民间工艺猴

    早在汉代,陶制玩具猴便已在民间出现。盛唐时期洛阳的黄冶已批量烧造小型三彩釉玩具“母子猴”,憨态可掬的宋代禹州青釉瓷猴,现藏河南省博物院,明清时期各种彩釉瓷猴更为多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出售的儿童玩具中,猴子玩具最多,分布地域最广。如山东高密、河北兰田和河南淮阳、浚县的“泥塑猴”(哨子);北京地方的“蝉塑毛猴”;江苏南京、南通的“绒花猴”;河南镇平的“玉雕生肖猴”,方城“好石猴”(谐音“好时候”);陕西宝鸡,河南灵宝、浚县,山西侯马、晋城,甘肃千阳等地的“布制猴”;贵州贵阳的“木雕猴”;遍及中原各省的“剪纸猴”、“面塑猴”、“吹糖猴”、“皮影猴”(本版大图即为陕西皮影孙悟空)、“木偶猴”、“木制牵线爬杆猴”、“耍刀猴”、“风筝猴”、“棕叶编结猴”、“面具猴”,乃至惟妙惟肖的现代塑料、皮毛、陶瓷玩具猴等等,数不胜数!

    猴为灵长目动物,通身透着机灵活泼,滑稽有趣,所以人们都挺喜欢猴。特别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山海经》和《吕氏春秋》上称其为“犭爰”,《抱朴子》中称之为“猿”,至晋文学家傅玄作《猿猴赋》有云“戏猴而纵猿”之句。可见在古人心目中猿和猴都可称为“犭爰”。《楚词》里尚有“猕猴”,晋阮籍作有《猕猴赋》沿承此名。“猕”音之变异又有先秦时期的“母猴”和《汉书》里的“沐猴”之称,类乎后来的“马猴”“毛猴”之俗称。晋人傅玄描述猴子“类胡儿……或抵掌而胡舞”。后汉王延寿称其为“王孙”,“胡”与“孙”便与猴结了缘,于是它又有了“猢狲”之名。至于“石猴”姓孙之说虽是后话而其出处当与上述有关。

    玩猴一俗,始于清代中期,新野玩猴在解放后的50余年中,先后经历了两起一落的变故。建国初期,虽然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但经济上还未能立刻翻身,为生活计,一些玩猴艺人走街串巷,以玩猴招徕观众,然后趁机向观众兜售一些日用百货,以贴补家用。玩猴之艺,投入不多,技艺要求不高,一般人一学便会,所以从此业者众多。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野猴艺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在表演技艺方面取得了许多跨越和创新,表演的阵地也大大突破了原先的区域,走出了省境更走出了国门,足迹遍及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为家乡赢得了荣誉。演出队伍由原先的数十人,发展到后来的数千人,每年收入相当可观。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