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自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影响力遍及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百姓的各个阶层,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家具。
南北朝时期大量佛寺的兴建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等众多石窟的开凿,使当时的人们从源自天竺佛国的石窟造像和佛教壁画中,看到了一幅别有洞天的生活画面,那些佛与菩萨的坐式和使用的高型坐具,强烈地冲击着中国古人沿袭数千年的席地而坐的习俗。在其后数百年的漫长时间里,中国古人的起居方式经历了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的巨大转变,由此带来的视野变化,直接推动了中国传统家具由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演变。这种演变,在海纳百川的唐代到达高潮,而完成、定型于两宋时期。
明清家具身上,佛教的印记随处可见。譬如束腰。束腰是家具上的一个收缩部分,一般位于面板边框和牙条之间,其形象犹如人的腰。据研究,束腰师法古代建筑中的建筑台基,而渊源于佛教中的须弥座。须弥座也称金刚座,源自古代印度,意指安置佛像或菩萨像的台座。尽管由于功用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家具中的束腰都比较窄,与须弥座上的束腰相去甚远,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仍然清晰可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