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玻璃罩烛台和它前前后后的故事

2011-12-01 09:17 来源:中华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蜡烛的出现大约在汉代。《西京杂记》中有“闽粤王献高帝……蜜烛二百枝”的记载。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带直筒插座的铜灯、河南灵宝张湾东汉墓出土的陶烛台,都对史书记载提供了实物佐证。唐朝时也记载了在晋州上贡的贡品当中有蜡烛,另外唐朝还专门设置一个官员来管宫廷蜡烛。宋朝记载有当时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交易的商品就有蜡烛。蜡烛作为外贸、对外交换的一种物品,说明虽然当时蜡烛用得比较普遍,但还是比较珍贵的。到了明清以后,蜡烛才渐渐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较多了,但是一般的油灯依然不能和蜡烛同日而语。正是因为蜡烛的珍贵,承托蜡烛的器具——烛台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显得尊贵与非同一般。人们不仅考虑它的实用性,还赋予很多的艺术创造力。每个朝代几乎都是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最精致的材料来制作烛台:金属、青瓷、白釉、三彩、陶瓷、珐琅、玻璃、珍贵木材等。在天津古玩市场,有幸见到了一对完整的木制烛台。

    天津古文化街,一家门脸不起眼的古玩店里别有洞天,分上下两层,老板是50左右的高个男子,一口浓重的天津话,很热情地招呼我进来看看。我逛古玩店有自己的标准,大致把古玩店分为三类:一是新店。进门上下打量如果满屋几乎都是大新活就立刻走人,不耽误时间。这种店一般逮一个是一个,不留回头客;二是老店。不管精与普、残和旧,老物件很多,且品种繁杂,这种店就值得看,因为涉猎太广,老板不可能对每个系列都精通,很容易会淘到满意的东西;三是精店。店主对某方面有研究,店里只卖一个品种,这种店就是学知识的地方,如果老板愿意,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根本见不到的知识。走进的这家店就属于老杂店,柜台里摆满了各种材质的鼻烟壶、玉器小件、金银饰品、铜炉、砚台,货架上有钟表,还有不少的瓷器,但都是晚清民窑的大路货。柜台显眼的位置上放一尊木雕观音立像,造像面庞圆润,弯眉与鼻相连,双目低垂宛若莲苞,容貌和煦温婉,身披通肩衲衣,身着绸裙,衣纹线条流畅,洒脱飘逸,好一尊观音造像,仅此一件就把小店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档次。

    店的二楼几乎全是老家具,在靠墙的一个条案上,见到了这对木烛台,虽然落了厚厚的一层灰,但依然掩饰不住那漂亮的身段、那优雅的气质,在不太明亮的光线下,泛着幽幽的光。之前见过铜、铁、石、陶瓷、珐琅等材料的烛台,也知道故宫有紫檀雕花镶玻璃桌灯,像这种形制带玻璃罩的还是很少见到。在清朝,玻璃还是属于相对的珍贵的材料,在《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对玻璃的使用从位置到尺寸都有详细记载。雍正三年,木作档案中就有“再将所有的大小玻璃插屏具查出来”的旨令,同时还有这样的记录“玻璃插屏一座,着粘补见新,玻璃有损破处俱做竹节式合牌遮挡。钦此。”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