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中的家具

2010-05-19 09:12 来源:百度空间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国传统婚姻风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仪礼·士昏礼》中详细记载了婚礼的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统的六礼,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婚礼规范。纳采——即说媒、求亲;名——即讨八字(男家托媒人讨女家的生辰八字);纳吉——即小定(男家得八字相合的吉兆后,持礼去女家送聘);纳征——过大礼送彩礼,即大聘;请期——即提婚期;亲迎——即迎娶。后世虽然几经变化,但始终未离其宗。

    婚礼中的六礼,本是奴隶社会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婚礼规范,封建社会也基本承袭这六礼。秦汉婚俗也是推行六礼。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以及民族融会等因素,婚俗简化。到了唐代,帝国的昌盛和社会的安定,婚俗由简到繁,又兴起了六礼。但唐朝的婚俗,表现出海纳百川的气魄,《酉阳杂俎》记载,唐朝的婚俗采纳了“北朝婚礼”的习俗,即在门外以青布幔为屋,称“青庐”,在这里交拜迎娶新妇。敦煌四四五窟的婚礼场面,正是在青布幔为屋的“青庐”中举行。画面中的男女宾客分左右坐在案几旁,新婚夫妇向一对大雁行礼。新郎下跪,新娘站立,这正是男拜女不拜的唐代婚俗。宋代婚俗又有所变化,《宋史·礼志》中说:“士庶人婚礼,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即省略为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礼。《明史·礼志》则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清通礼》记载为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古代婚礼的六礼,自周朝始,虽然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变迁,时增时减,时简时繁,但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没有变化。六礼的基本内容,几千年来一直是民间所遵循的婚礼规范形式。在婚礼中,家具扮演着不同角色,家具的使用形式也是多样的。

    图50  

  图51

    图50是订亲仪式“三媒六证图”。
    1.铺床
    从唐代开始有了铺床的习俗,即迎亲之前,男方到女方家 “催妆”(催嫁妆),同时女方要到男方家布置新房,称“铺床”“铺房”“铺帐”。床帐还要择宅之西南方向。《苏州民俗》解释说:“铺床。迎亲前一日,女方必须到男家‘铺床’。铺床要选多子的成双夫妻去铺。”《东京梦华录》引司马光的《书仪》说:“铺床古虽无之,然今世俗所用,不可废也。”
    2.暖床
《苏州民俗》有“婚前十余日,男新人邀友朋或亲戚之没有结婚的男子联床。为将生儿子的预兆,称为暖床。”(《苏州民俗》,中国民间文出版社,1986年版)
    3.背嫁妆
    中国地域广大,就是汉民族的迎娶形式,各地也有不同。《中国民俗采英录》记载湖北农村的迎亲形式:新娘家,请十人用竹篓背着嫁妆,被称为“十个背脚的嫁妆”,长长一溜的红漆家具,在绿油油的田问缓缓而行,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嫁妆进屋是箱柜先行,因为箱柜里装着床上用品,婆家的“接纳婆婆”接过被褥,赶紧抱进洞房铺床。掀开被子后,内装的红枣、花生、柑橘、核桃等撒满一床。这是预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之意。柑橘是新婚夫妇生活甜蜜的象征。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