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姻风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仪礼·士昏礼》中详细记载了婚礼的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统的六礼,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婚礼规范。纳采——即说媒、求亲;名——即讨八字(男家托媒人讨女家的生辰八字);纳吉——即小定(男家得八字相合的吉兆后,持礼去女家送聘);纳征——过大礼送彩礼,即大聘;请期——即提婚期;亲迎——即迎娶。后世虽然几经变化,但始终未离其宗。 婚礼中的六礼,本是奴隶社会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婚礼规范,封建社会也基本承袭这六礼。秦汉婚俗也是推行六礼。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以及民族融会等因素,婚俗简化。到了唐代,帝国的昌盛和社会的安定,婚俗由简到繁,又兴起了六礼。但唐朝的婚俗,表现出海纳百川的气魄,《酉阳杂俎》记载,唐朝的婚俗采纳了“北朝婚礼”的习俗,即在门外以青布幔为屋,称“青庐”,在这里交拜迎娶新妇。敦煌四四五窟的婚礼场面,正是在青布幔为屋的“青庐”中举行。画面中的男女宾客分左右坐在案几旁,新婚夫妇向一对大雁行礼。新郎下跪,新娘站立,这正是男拜女不拜的唐代婚俗。宋代婚俗又有所变化,《宋史·礼志》中说:“士庶人婚礼,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即省略为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礼。《明史·礼志》则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清通礼》记载为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古代婚礼的六礼,自周朝始,虽然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变迁,时增时减,时简时繁,但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没有变化。六礼的基本内容,几千年来一直是民间所遵循的婚礼规范形式。在婚礼中,家具扮演着不同角色,家具的使用形式也是多样的。 图50 图51 图50是订亲仪式“三媒六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