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头案”史话

2010-05-15 08:37 来源:zsjyhongmu'职业博客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几案在古代是人们常用必备的家具,古人在进食、读书、写字、凭依时都要用到它。作为中国传统古典家具中极为重要的门类之一,几案是中国古典家具中最富情调、最具变化的品种。翘头案(图1)作为几案类家具中的一种,得名于它的案面两端向上翘起。在中国的传统家具中,它看起来不同于其它类的家具,它轻灵、飘逸、优雅而又不失庄重,就仿佛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君子。那么它的这种独特的造型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图1  翘头案(明) 

    

图2  饕餮蝉纹俎(商)

    这恐怕就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了。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几案类的家具了,不过那是不叫几和案,而是叫俎,所谓俎,其实就是中国先民在祭祀时切牲和陈牲时用的器具,是古代的一种礼器,学者普遍认为它是几案类家具的祖先。《礼记•明堂位》中记载在舜帝的时期就已经有俎了。
    图2就是一款商代的俎,它的俎面是弯曲的,它的足为板件,略向外撇,方佛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我们发现它与现在的明清翘头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我们认为,它是翘头案造型产生的源头。我们知道,如果要放置物品,平整的面肯定比这种两端翘起的面要更加适合,但当时的人为什么要把放置祭品的俎面做成这种两端翘起的形状呢?这就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考虑了。原来,这和商代的人(后文简称商人)对鸟的崇拜有关。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商人是上古少昊族的后裔,少昊族被认为是崇拜太阳和凤鸟的民族,古籍曾经记载少昊族以鸟名官;在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少昊族的族徽(图3),这些图样就好像一只鸟飞向太阳。其实,崇拜凤鸟和太阳的不只有少昊族,在仰韶文化(图4)和河姆渡文化(图5)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相类似的图形。到了商代,人们对凤鸟的崇拜有增无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见商人认为凤凰和他们的祖先有直接关系。古人认为凤凰能“究万物,通天地”, 所以,商人将祭祀用的俎做成类似凤鸟图腾的形状,希望它能向上天传达自己的愿望。

                     

图3 少昊族族徽         

               

图4 仰韶文化庙底沟型凤鸟

                  

图5 浙江余姚河姆渡双凤朝阳图
                    (河姆渡出土骨匕)

    图6是春秋时期的漆俎,它的俎面已经是平整的了,只在俎面的两头翘起,不同于商代的俎整个俎面呈弧状。从这个俎的造型上,我们可以看到翘头案的雏形了。另外在这个俎上绘有鸟兽图案,其中兽22只,鸟8只。兽的形体大致相似,均为匍匐状,鸟则昂首翘尾。这充分说明了凤鸟在当时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尊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古人思想意识中的“神性”开始逐步淡化,而“人性”却在显著增强,这种转变体现在几案的造型上就是古人将对神和凤鸟的崇拜转变成一种昂扬向上的审美情趣。图7是一个唐墓出土的陶案,这个陶案的整体造型是比较厚重的,于是古人巧妙的将案面的两端向上翘起,这样就使整个案看起来轻巧了很多。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将昂扬向上的审美情趣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他们将这种审美情趣与明清翘头案的造型相结合,使之显得更加优雅、舒展和轻盈。

      

图6  春秋漆俎

  

图7  唐代陶案

                          

图8  紫檀翘头案(清乾隆年间)

    翘头案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的演变过程,是中华民族文化沉淀和积累的结果。这正如杨耀先生在他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家具是几千年来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它伴随着人类的脚步,从远古走到今天,人类生活的每一步变化,都会在它的身上以不同形式体现出来,就像人类生活的另一种诠释,演绎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