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畅(Fluidity)佳例 如果说简单是一种内敛型的美感,那么流畅应该归为外放型的美感。自然界中的流畅线条,如蜿蜒的河流、飘扬的丝带、蛇前行时弯曲的身体,皆具有其动感及力量。中国家具亦受此自然界流畅线条的动感影响。在家具工艺中,流畅美感的最大效应是可以化解僵硬的线条。在此所说的流畅,是指大自然的流畅、太极拳的流畅,简言之,就是按照大自然给的能量而形成的流畅。不然如打太极拳,手太直太硬,力量一灌下去,遇到外来的强力,手就会折断;或如一条河川水流太急,流到弯处水就将溢出。因此,吾人当按大自然给的能量来安排一切的事物。更深一层来说,则是要“里面”的流畅,而不是“外面”的流畅。比方打太极拳,内在的气要出来,才能达到所谓的“气血流畅”,让身体变得和大自然一样的流畅。又如庄子所说的“庖丁解牛”,厨师就是因为了解大自然,了解牛的肢体结构,行刀遵照大自然的韵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所以刀子可不会碰触到牛身上的任何一根骨头。 虽然大家都同意流畅是一种美感,但流畅的审美标准常因人而异,什么才是真正的流畅?就必须从自然界寻找启发,古人早已了解大自然是无穷的宝库。《鲁班经》中就提到“豹脚”、“象鼻腿”、“螳螂肚”等形容家具构件的专有名词(注:十五世纪的鲁班经记载“屏风式”条款时,即提到“雕日月掩(卷)象鼻格浆腿”,以及在“方炉式”条款,说到滔环板雕“螳螂肚”接豹脚等云)。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中国细木工匠若非天生了解自然的流畅性,就是观察自然界以增加家具线条的流畅。 样式古老的榆榻,大挖马蹄腿(Large C-Curved Legs)带有夸张的曲线牙板以媲美“螳螂肚”(Praying Mantis’S Belly)(图3)。然而我们不应只欣赏此榻个别的曲线,而是要能欣赏匠师以其娴熟的技术将这些曲线接合一起形成流畅生动的造型。
图4 桌子局部,17世纪,黄华梨,长152公分,宽62.5公分,高83公分,美国私家收藏。 到了十八世纪,自然流畅的线条已不再为中国家具设计所看重。这通常都被更费工的造型和装饰所牺牲。牙条变大了,曲线变得更僵,而椅背板也变得几近垂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