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表现瑞象的题材也以“万国来朝图”、“职贡图”和“番人进宝图”居多。唐白云子《稽瑞》引《孙氏瑞应图》曰:“王者政教得于四方则自象至。”又云:“人君自养有节则负不死药而来”。《说文》曰:“其状如胶白,六牙道,贵德远兵,故多卷,凡象牙垂白以和疆。”历代誉为太平有象。明清两代卤薄仪仗中有仪象,宫中有象房,驯养象只最多时有三十五只。每朝会驯象各自站班排列,象背驽宝瓶,内装五谷,喻为“太平有象”、“五谷丰登”之意。康熙南巡图中生动描绘了驯象站班的情景。如今在皇宫里以“瑞象”作陈设和装饰的随处可见,明清家具中以象纹装饰的也很常见。 虎:又称骑虞。黑纹,尾长于躯,不食生股)纹,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德则见,应德而至者也。又曰:驺虞,仁兽也,其纹而白,其质猫首虎躯,尾参于身。一日千里,熟知其神,振振仁厚,不践生草,彼物之生亦不以饱,惟天生之亦自天成,圣明之世为祥为祯。维 今天子道德纯至,肫盹皇仁,远逐一视。昭事上帝曰敬曰诚。孚于下民皆乐其生,皇天维亲兆民胥悦效灵。白虎黑纹而仁,食自死之兽。(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篇·禽虫典》) 古史云,云从龙,风从虎。虎,阳兽也,七月而生。七者阳气成,故虎首尾长七尺。虎性威猛,常喻将帅之勇。发于忠义,非激而怒之也。历代以为仁兽誉为嘉瑞。有古诗赞誉白虎曰: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自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向威,浮江一以仁。彩笔耀朝曰,爪牙雄武臣。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余勇,日夕长相亲。” 虎纹在汉代时使用较多,汉墓出土彩绘衣箱,即以云纹和虎舞纹作装饰。 眼麟:家具装饰图案“番人进宝图”中常有眼麟形象,传说中嘉瑞之一。旧传为神兽或仁兽。《史记·司马相如传》上林赋:“兽则麒麟”。雄为麒,雌为麟,其状腰身牛尾,圆顶一角。借喻杰出人物。《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卷四十六介绍麒麟说:“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麟为毛之长,麟之中不践生草,履生虫,言麟性仁厚。麋身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音中律礼,行中规矩。不群居,不入陷阱,不惟罗绸。王者至仁则见,盖太平之符也。”清代吉祥图案有“麒麟送子图”,喻人生有德,则早生贵子。 瑞鹿:瑞鹿常指白鹿而言。古代迷信以白鹿为祥瑞。《宋书二八·符瑞志》中:“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志”。白鹿又称“天鹿”传说为人升仙时的乘骑。《艺文类聚》 引孙氏《瑞应图》:“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历代以为瑞应,图案常与松树组合,喻“松鹿同春”。与仙鹤组合,喻“鹤鹿同春”。有时也与寿星组合,喻“禄寿康宁”。 海马:也称“河马”。古代又有“龙马”之说。《周礼·夏官·瘦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騻,六尺以上为马。”凡马之大者皆可称为“龙马”,或称为“龙”。《礼记》曰:“圣人用民必从,天不爱其道,不藏其宝,故河出马图”。注曰:龙马负图也。孔安国《尚书·大传》曰:“王者有仁德,则龙马见。伏羲之世,龙马出河,遂则其纹以画八卦,唯之河图也”。故宫现存一件紫檀木平头案,腿间档板透雕“河马负图”图案。河马负图历代被视为祥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