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银工艺在战国时也非常发达。最典型的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错金银铜方案和错金银铜质牛、犀和虎食鹿型屏风座。方案以四龙、四凤缠绕盘结,下承四鹿纹圆形底座,龙头之上施斗拱形支架,犹如建筑构件的一斗三升,分别支撑案角两侧的大边。方案通体以铜制成,并以错金、错银工艺手法装饰龙麟、凤羽及卷云纹(图19)。屏风底座分别作成虎、牛、犀三种动物形象,生动逼真,加上错金工艺的装饰美化,更加活灵活现。可以说,我国古代艺人在处理器物的实用保护、美化装饰的关系上,已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营造舒适生活环境方面所具有的美学概念和审美情趣。 宋元至明清时期,审美观念体现在日用家具上大体分两种类型,豪华型和素雅型。在家具的陈设及使用中,客厅及娱乐场所多采用豪华型,以衬托娱乐气氛。而卧室及书房讲究文静、安逸,应避免过分华丽。出于生活的需要,对家具有着不同的审美概念。 3.1 镶金坠玉,豪华型 豪华型家具,大多装饰有金、银、玉石等贵重材料,或以金漆、彩漆描绘出绚丽多彩的花纹;或以雕刻或以镶嵌手法装饰烦琐的图案等。这方面的实物,如战国墓出土的嵌玉漆几、雕花漆几、彩漆龙凤纹座屏、错金银铜方案、虎、牛、犀屏风等。唐卢楞伽《六尊者像》和宋代《帝后像》中描绘的椅子,以彩漆作装饰,同时在椅背及扶手出头处圆雕龙头,有的还悬挂串珠流苏,体现出的艺术效果是绚丽、华贵的气派。至明清时期,木雕刻工艺空前发展,厅堂陈设家具多雕刻以螺锢、彩石嵌出烦琐的图案或花纹,也属于浓华、富丽的范畴(图20-22)。 3.2 简练朴素,典雅型 这类家具的风格特点与豪华型家具截然不同。它以简练舒展为主,一般不施加雕刻或镶嵌(图23、24)。偶有雕饰也只是局部点缀,犹如画龙点睛。它起源于民间,到明代中期,随着民间造园艺术的发展,再经当时文人、画家的改进、提高,形成带有浓厚文人气质的风格特点。 简练型家具一般以线条作装饰,各部构件都有各自的造型。且大多为曲线形,纯直构件不多。床榻类家具自大多在面上装几何纹攒棂围子,或以三块独板作围子,充分表现了黄花梨木鲜艳、美丽的自然特点。柜类家具的柜门或两侧也常用镶嵌手法和镶嵌手法,有的柜门还用一块整板镶成这种风格特点,既节省了珍贵的材料,又收到纯朴、文雅的艺术效果。陈设在书房、卧室,显示出高雅、文静的环境和气氛,也反映了文人和画家崇尚典雅、清新、文静、祥和的观念和心态。 4 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在家具上的体现主要指装饰题材的涵义。看一件家具,首先注意的是它的造型和装饰它不仅给人以美观华丽的外表,还可以根据装饰花纹的涵义给人一种良好的祝愿,使人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 中国传统家具装饰题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门类: 4.1 各类神兽 龙纹:龙纹自古为华夏民放射崇拜的图腾,被尊为华夏之神。传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故为五灵之一。《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秦汉以后逐渐用于比喻君王,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故此,用龙纹作装饰的器物为帝王所专用。我国古代传说的龙有多种,各具不同形态。然而最常见的是有角、有爪、蛇身的所谓黄龙,是众龙这宫声誉最高,属于最高等级的瑞兽,其姿态之美,生动可爱,被历代视为神圣的崇拜物。《瑞应图》:“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下色也,神灵之精也。巨细,能幽明,能长能短,乍存乍亡。王者不漉池而鱼则应和气游于池沼.”《孝经授神契》曰:“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图25) 黄龙之外还有螭虎龙,(图26)一种无角的龙。神话传说为水神,一曰雌龙,一曰龙子,又名蚊龙,蛟螭。明式家具常用螭虎龙,特点是线条流畅、动作优美,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活泼。 夔龙,神话中的瑞兽,传说黄帝时诸侯于东海得奇兽,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则风雨,目光如日月,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古代青铜器常用夔纹,至清代,家具纹饰亦多用夔纹。即取材于古代铜器、玉器花纹,根据家具构件形态,略有创新。其特点是硬角折弯,苍劲有力。俗称“拐子龙”。(图27) 狮纹:狮子本生于美洲、非洲等地。很早就作为瑞兽进入中国,古称兽中之王。雄狮体魄尤壮,吼声如雷,甚威严。百兽见之皆伏,曰行五百里,为毛虫之长。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吼则百兽避易,马皆溺血。虞世南言,其拉虎吞蓖、裂犀分象,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蝇不敢集其尾。其性最傲,遇者极匍伏,虽饥时不吃。千人逐之也迟行。人不见处,仅任性疾驰。又传狮最有情,受人德必报。(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古人赞誉狮子猛以示心,仁而能驯,拟悦君子之德。曾闻西国常驯养,今出中华应太平。却羡文殊能服尔,稳骖驽下天京,忠顺威服百售。乃制其形,历代视为祥瑞。(见《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古时常雕刻其形于大门两侧,既示威猛,有表仁德。装饰图案多表现在屏风心上,常见为“番人进宝图”或“职贡图”等。借喻“天下太平”、“万国咸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