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伦理道德观念 家具中的几除了显示等级、名分外,还是敬老之具。《礼记·曲礼》中说:“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告,则必赐之几杖。”意思是说大夫满七十而辞官的,必赐之几杖。在为长者进几杖时,还要拂拭一下以示尊敬,即所谓“进几杖者抚之。”古代习俗,人几在左,神几在右,故通常只设右几,偶设左几,则是优待老人或尊者的一种礼遇,右则五几,俱为神灵或祖先而设。可见家具在古代礼仪中的作用。 汉代平民坐席亦有很严的规矩,如果坐席的人数较多,其中长者或尊者须另设一席别坐。即使有时与他人同坐一席,长者或尊者亦必坐在首端。而且同席的人必须尊卑相当,不得悬殊过大,否则尊者自以为受辱。古书中常记有因坐席不当,长者自以为辱,于是拔剑割席分而坐之的事情。《史记》:“任安与田任,俱为卫将军舍人,居门下,卫将军从此二人过平阳公主家,令二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人裂断席,别坐。”《世说新语》:“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有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1 家具品种分伦理 历史进入唐五代时期,人们的起居习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垂足起居代替了席地起居,汉代以前那种烦琐的礼节也不太讲究了。但在个别家具品种和特殊场合中,家具仍是礼仪和等级的象征。如历代帝王宫殿中的宝座,象征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龙纹和凤纹装饰的家具也只供皇帝及后妃们使用。在民间,家具亦有贵贱之分,椅子的名分就高于凳子,交椅在众类椅子中又高一等。到宋元时期,仕宦贵族及有名望人家中都置备交椅或圈椅。这在当时家具品种中属高档货,只供家中男性主人和贵客使用,女主人只能坐一般形式的椅子或凳子;平民百姓则无资格使用。如宋代名画“折栏图”和“却坐”图,图中男主人坐圈椅,而女主人坐的却是圆凳墩。在元刻《事林广记》插图中描绘了一幅男主人接待宾客的情景,主人宾客分别坐在大厅正中的交椅上对话,其他侍从等皆垂手站立(图15)。内蒙元宝山元墓壁画所表现的男主人端坐交椅之上,而女主人坐的则是圆凳(图16)。山西文水北峪口元墓壁画中的夫妇对坐图,男主人坐的是交椅,两位女主人坐的是带围套的方凳。明清时期,民间普通家庭多于厅堂正中设一长条案,摆放一组陈设。案前放一方桌,略低于长条案面。方桌上陈放茗瓶茶具,方桌两侧各方一把圈椅或官帽椅,显得庄重严肃。这种陈设格式,礼仪性很强。通常情况下有贵客来访,主人至门外迎接,引至正厅,主人以手势相配合请客人入座,客人亦以手势相配合请主人另一侧入座,以示谦恭。然后双方相揖入座(图17)。正厅两厢一般还要纵向平设数椅。如果客人较多,除主客外,其余人则按长幼次序分别坐在两旁。
2.2 家具使用男女有别 据《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女不杂坐,不共用衣架,不共用梳洗用具,不亲手递交东西。小叔和嫂嫂不互相问候,已出嫁的姑母、姐妹、女儿等又回家的,兄弟不得与之同席而坐,吃饭也不得与之共用食器,父子不得同席而坐。父母、公婆准备坐下时,媳妇要奉上坐席,请问铺席的方向,准备躺下时,年长的媳妇要奉席请问足向何方,年轻的媳妇在父母、公婆起来后要送上坐具请他们坐。侍者捧上小几以依凭,然后收拾卧席与簟席。把被褥束好悬起来,枕头放进箱子,草席装在套子里收好。父母、公婆的衣被、直在席、枕头、小几不能随便更换地方。对手杖和鞋子要恭敬,不能靠近。 3 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体现在家具上,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家具的每个部件施以不同艺术造型,或以各种手法对构件表面装饰各类纹饰,使器物既具实用性,又具观赏性,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心情舒畅的感受。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审美观念即伴随而来。早在夏朝的大禹时代,人们已知道在席的边缘包边,并开始使用漆来装饰器物了。《韩非子·十过》说:“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器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尊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二十三。夏后氏没,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九流。食器雕琢,觞酌刻镂。四壁垩墀,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人不服者五十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舜得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为了乞求神灵和祖先的保佑,令人制作了大批祭器。这些祭器的里面全部用红漆描绘精美花纹,外面黑漆,茵褥都用丝织物制成,用茭白织席,并以丝麻织物包边,还有饮酒和盛酒的用具也装饰着华丽的纹饰。夏朝灭亡后,建立商朝,出乘大车,冠冕前后各饰九条玉珠串,饮食器及酒器雕刻花纹。宫殿四壁涂成白色,殿前建有宽敞的空地。茵席上装饰着彩色花纹。这些弥侈行为引起许多诸侯国的不满。至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漆工艺空前发展。从近年考古发掘的实物看,当时的漆工艺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出土的漆俎、漆案、漆几、彩漆木床;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镂雕小座屏、漆几、漆案;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黑漆彩绘长方案等。如:信阳出土彩漆木床(图18),它由六个云纹足支撑床面;床身通体髹漆并彩绘花纹,是一件十分精美华丽的家具艺术珍品。这时期的漆器除髹漆彩绘之外,还有雕刻、镶嵌等工艺珍品。这时期的漆器除髹漆彩绘之外,还雕刻、镶嵌等工艺手法。它们不仅对器物起保护作用,更因漆饰和造型体现的艺术风格,使人百看不厌,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