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文化在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对以后欧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对希腊文化的认识,就不能全部理解希腊以后的欧洲文明创造,就不能全部理解欧洲文化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历史渊源。恩格斯曾说:“没有希腊和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沿岸、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五大部分。希腊早期文化——爱琴文化就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祥于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后来又以迈锡尼为中心。此后,斯巴达、雅典等众多城邦陆续兴起,有的盛极一时。从建立爱琴文化到希腊各邦为罗马征服,古代希腊的历史延续达2000年,通常分为爱琴文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100年)、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500年)、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30年)和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0年-公元前30年)5个时期。希腊气候温暖,多面临海,海湾曲折,多有良港与岛屿,因此,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使希腊人有机会接触西亚、埃及等东方文化,这两大文明古国为后起的希腊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使他们能后来居上取得更卓越成就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克里特家具 克里特是爱琴文化的发源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就已经进入早期的奴隶制社会。克里特曾盛极一时,统治了整个爱琴世界。它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中间,是各国交通的中枢,这使其商业经济极为发达,也有利于文化的沟通。受到西亚和埃及的影响,更兼自身的生产发达的有利条件,促成了“克里特”文化的高度发展。 克里特文化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王宫厅堂房间有1500间,结构复杂,高低错落,层次多变,迂回曲折,被人称为“迷宫”。房间的第一层都是用巨大的方形石柱,二层到四层则是圆形柏木柱,上粗下细。建筑物的采光、供水、排水和通风都有完备的设施,还设置了浴室冲水厕所等卫生设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克里特人对生理功能方面的舒适性追求,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克里特人对该时期建筑的物理、构造等技术都有一定的研究。王宫各处厅房走廊皆有华丽的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的人物和图案,体现出克里特的文化特色。 在宫殿的西部中央有一个祭礼大厅,厅内正中放有一个可能专为国王准备的座椅,因而被发掘时称之为“御座宝殿”。但后来的研究表明,作为最高祭司的国王参与的献祭仪式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厅内陈设简单,只是沿着墙摆放几条石制长凳,中央是宝座,墙面绘满一条横列的壁画,表现象征国王的鹰头狮身带翅的神兽伏于百合花草丛中,中央两只对应护卫于宝座两侧,壁画色彩的鲜明和神兽形象的端庄突出了大厅的礼仪气氛。最引人注目的是国王的宝座,这是国王接见外国使者和宗教仪式用椅。 椅的靠背为波浪形边缘,靠背面按人体脊椎形成曲面状,腰部两侧凸起,正好起着填腰作用,高高的靠背显示了国王的神权。椅底座是石膏石制作,座面则是木材制作,座面按照人体臀部曲线作成曲面状,以减轻对人体的压力,坐着较为舒适。前后腿及横撑也都是木材制作,两前腿间拱门状造型及下设的下凹半圆形带有沟槽的雕饰,明显地吸收了苏美尔时期建筑中的拱形特征,与靠背波状形曲线相呼应。座椅轻快、优美,与壁面绘画协调统一,宫殿宝座及壁画的装饰既有古代埃及文化、家具样式的影响,又表现了古希腊克里特开放、自由、实用、美观的独特文化特征。 二、迈锡尼家具 希腊大陆上的迈锡尼文化从公元前16世纪兴起,直接吸收了克里特文化,并在接受克里特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共同组成爱琴文化。迈锡尼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200年间。迈锡尼发掘出来的迈锡尼卫城堡内中央高处建王宫,层楼曲折,厅房众多,圆柱上粗下细,彩绘华丽,其风格与克里特米诺斯文化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即按对称布局把中央大厅放在首位。前有门廊,内厅呈方形,以4根柱支顶,中设神灶,倚墙置宝座。这种形制是米诺斯王宫所没有的,是来自希腊本土的新石器文化。 迈锡尼国王墓地发掘出的陪葬品有很多黄金制品,如金面具、金角杯、金指环、金银镶嵌的青铜短剑、金杯和金印章等。一把匕首的刀身上用黄金镶嵌,这些镶嵌上刻画了在百合花中奔跑的狮子,其精致实在令人惊叹,从中也可看出高度发展的克里特文化与比较原始、拙朴的当地文化之结合。用石料、金属或黄金雕成的印章,也是爱琴世界值得重视的文化艺术。这些印章的题材非常多样化,有的题材还表现了爱琴文化的宗教观念,如在印章上雕出作为礼拜对象的双斧,或是祭司的祀神活动场面。人物也像壁画上一样,雕成了细腰身,结实肌肉,头较小,人物刻画程式化,但又精细入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