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瑞典的家具设计体现了瑞典居家环境轻巧而富于人情味的格调,为家庭成员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依托(图16)。马特逊生产的曲线型的家具(图17),轻巧而富于弹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对于舒适性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材料的选择,纤维织条和藤、竹之类自然而柔软的材料被广泛采用。在芬兰,阿尔托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图18)是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的,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既优美雅致而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瑞典设计具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木材在芬兰是取之不尽的。 图9、10 麦金托什设计的高直式座椅 图11 霍夫曼于1905年设计的可调节椅 图12 里特维尔德于1917-1918年设计的红/蓝椅 图13 布劳耶于1929年设计的钢管椅 图14 米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 图15 米斯设计的魏森霍夫椅 图16马姆斯登设计的靠椅 图17 马特逊于1936年设计的扶手椅 图18 阿尔托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 维纳的设计极少有生硬的棱角,转角处一般都处理成圆滑的曲线,给人以亲近之感,“椅” (图19)的设计也是如此。它那抒情而流畅的线条、精致的细部处理和高雅质朴的造型,又使它具有雕塑般的质量。他从1945年起设计的系列“中国椅”(图 20)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一些设计特征。 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这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雅各布森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图21、22、23的三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形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 图19 维纳设计的扶手椅 图20 系列“中国椅”之一 图21雅各布森设计的“蚁”椅 图22雅各布森设计的“天鹅”椅 6 20世纪中叶美国的有机现代主义 这些美国设计师将包豪斯的理论与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学的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伊姆斯为米勒公司设计了第一件作品——餐椅(图 24),是他早年研究胶合板的结果。椅子的坐垫及靠背模压成微妙的曲面(图25),给人以舒适的支撑;镀铬的钢管结构十分简洁,并采用了橡胶减震节点。所有构件和连接的处理都非常精致,使椅子稳定、结实而且很美观。沙里宁的家具(图26、27)设计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 “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7 20世纪下半叶后的多元发展 7.1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到20世纪50年代,人机工程学原理已为许多工业设计师所采用,因而得以改善产品的人机关系。这种座椅(图28、29)通过使人体坐姿前倾和膝部支承,让脊椎和躯体处于一条直线上,保持自然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身体各部位能最佳地完成其功能,消除背部、颈部、臀部和腿部的应力。这种椅子在造型上也别具一格。 图23 雅各布森设计的“蛋”椅 图24亿姆斯于1946年设计的餐椅 图25 伊姆斯设计的椅子 图26 沙里宁设计的“胎”椅 图27 沙里宁设计的“郁金香”椅 图28、29 挪威斯托克公司的新型座椅之一 图30 OMK可叠放椅 7.2 新现代主义 进入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为了体现出商业界的秩序与效率,设计应有冷漠、正规、中性的外观特征。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感(图30)。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如钢片椅(图31、图32)就显得稳重而严谨。1969 年,阿基佐姆设计了“米斯”椅,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斯”椅采用了镀铬方钢、橡胶板等工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现代主义推向了极端。 7.3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Pop)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家具的设计在体型上含混不清,并通过视觉上与别的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非功能性,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者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图33、34)。
![]() 图31、32 克雅霍尔姆设计的钢片椅 图33、34 意大利的波普家具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现代感的变迁,实际上表现为审美观念的变迁。但归根究底还是受到物质条件左右的。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比如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钢管、塑料和新的纺织织物被大量应用到设计产品中。弯木技术和胶合板技术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逐渐出现一些以意识为主导因素的设计。比如波普艺术和绿色设计等。限制设计的客观物质因素变少了,人们的审美接受能力也变开放了。设计便也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