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与文人(三)(4)

2010-04-14 08:01 来源:中国明清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在明代,临摹前人的名画成为时风,仇英也留有许多名画摹本,其中所临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失为明代社会风俗的一个侧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问世以后有许多摹本,其中或是因为辗转传摹,或是因为临摹者浸入了新意,所以摹本与母本都略有不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同样糅进了仇英的时代感受和他所处的地域景物。如:原作的酒肆、饭馆中方桌、长凳居多,但在摹本中方桌、长凳似乎减少了。而金银首饰店、杂货店、果品店等商业店铺的长柜台增多了(图58), 还在画面上出现了原作中少见的带托泥方桌(图59)、带屉的长桌等(图60)。

  

   图60

    仇英在摹本中的新意,可以看作是仇英对于明中期经济复苏的苏州景象的描写。也可以看作是仇英使用了明代家具,或者是仇英的家具设计。

    (五)仇英绘《汉宫春晓图》的家具设计

     图61

    《汉宫春晓图》是仇英人物仕女画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描绘的是汉宫中嫔妃生活,包括观鸟、浇花、理妆、舞蹈、演乐、观书、对弈、刺绣、熨帛、写照、扑蝶、戏儿等宫中生活。环境的楼殿栋宇富丽宏伟,人物情态生动传神,然而画中所写的景物、家具却不是汉家生活。我们从汉画像砖、画像石中早已知道,汉代处于席地坐时期,所用家具俱是矮型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席上进行。而《汉宫春晓图》中大都使用高型家具,“演乐”中的月牙凳透露唐风(图61),其中的高型桌腿与宋《高僧观棋图》的桌腿极相似。 “对弈”中的束腰棋桌应当不是汉代家具(图62),“戏儿”中的高型条桌有束腰,其挺拔秀气又透露出明代家具的风韵(图63)等。

                  

          图62  

                  

   图63

    《汉宫春晓图》里的家具大都有束腰。据目前所知,高型束腰桌子大约出现于唐代,汉代是没有的。纵观《汉宫春晓图》,它取材于汉家生活,但使用的家具不是汉代的,而是取历代的精华之处,加以自己的想像与创造,以最美的形式和形象来表现绘画内容。这种创作观念,也是仇英一生所达到的“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致妙”的境界。

    (六)唐寅绘《琴、棋、书、画人物屏》的家具设计
    此画屏共四幅,各以琴、棋、书、画为主题,描写文人的书斋雅事。每幅画里都有文人学士四五人,坐在案旁弹琴、对弈、作书、品画,画幅上钤有唐氏印章。但杨仁恺先生说:“作品的艺术水平相当精致,与唐氏风貌不甚一致,却属明中前期手笔当无疑义。”“总之,这画屏虽非唐氏之作,但买王得羊,只是一段翰墨因缘,值得在此一提。”(《收藏家》,2001年第1期)因此,我们姑且以唐氏作论之。
    这四幅描写明代文人生活的画屏,画出了屏风、画案、带托泥书案、棋桌、榻、香几、坐墩、玫瑰椅、斑竹椅及各式靠背椅等近30件家具。尽现明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居室陈设、家具使用等情景。这里自然体现出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家具、家居的构思与设计。(见彩图录部分)

    (七)硬木家具成为明代的社会风尚
    在明初,由于海禁开放,海外贸易扩大,为家具生产带来了活力。永乐三年开始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及国人的海外贸易,带出的丝绸和瓷器,换回来大批的药材和木材。这些南洋所生产的紫檀木、花梨木等,色泽明丽,纹理优美,用这些木材制成的家具,一时成为社会风尚。在《广志绎》中记载:“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此亦嘉、隆、万三朝为始盛。”更有明代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言之入木三分,“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类。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榻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者,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装铺,庭蓄盆鱼杂卉,内则细桌拂尘,号称‘书房’,竟不知皂快所读何书也。”
    由此可知:在明代,硬木家具竟然掀起了一股攀文附雅之风尚。这不能否认是明代文人的热衷与推祟所致。

    (八)明代文人与工匠结合造就了“明式”
    在家具发展的历史中,明代家具的辉煌与高峰地位是不容否认的。明代家具已被后世誉为“明式”,并列入世界文化宝库。当然,明代家具的辉煌成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实践过程。始于五代的“简洁风格”,完成于宋代的“形制完备与风格深化”,到了明代,在承续宋代成就的基础上,并赖于明初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手工业者从工奴中解脱出来,获得了出售手工业商品的些许自由,城市建设和皇亲贵戚、富商大贾的府第大兴中,家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必然促进了家具技艺的不断求精。海禁开放带来了大批硬木良材,更有大批文化名人的推崇与参与……这一切都使明代的木工家具和园林建设呈现出兴旺和昌盛的局面。在这种情势下,《天工开物》、《园冶》、《髹饰录》、《鲁班经》、《三才图会》的出现,就是势所必然了。
    由于硬木家具的坚实和收藏硬木家具的故宫、皇家园林的精心保护,以及民间收藏家的努力,今日我们得以目睹明代家具的风姿华采:那简洁的造型,挺拔的线条,不尚雕镂的素雅,木材纹理的淳美等。
    明代家具的美,在于她高雅的气质;
    简洁中蕴含着端庄和典雅;
    挺拔中充溢着清丽和隽秀。
    她的美,不仅在于外表的一切,更在于她的内涵和气韵。
    明代家具之所以被誉为“明式”,之所以成为中华之瑰宝,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之宝库,之所以受到国内外专家和收藏家的珍爱……都与她的魅力——儒雅之风、文人气质分不开的。
    当我们纵观明代家具完美的行程,细品“明式”的精华与魅力时,不可否认,明代文人对于家具的热衷、推祟和参与,是功不可没的。
    家具与文人的关系,文人在家具发展的历史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尽在文中了。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