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少女王屋山跳六么舞。唐寅摹本在韩熙载的身后又增绘了一张条案,条案上有一小插屏。长案后又增绘两张长桌,右下角增绘一步障。 第四段“小憩”。(图52、图53) 图52 图53
第五段“清吹”。(图54、图55) 图54 图55 五名女乐手坐在绣墩上演奏,唐寅摹本在女乐手之背后增绘一件画有海水波涛的大折屏,左侧屏风后又增绘一幅织有龟背纹的锦缎步障。 第六段“曲终”。(图56、图57)这是最后一段,曲终送别的场面。韩熙载独自沉思,凝视远方。此段唐寅摹本增绘了两座折屏,一张桌案和带有床枨的斑竹架子床一张。这张架子床造型别致,上有床屏,下有壶门。在折屏旁又有两只绣墩。 图56 图57 唐寅的摹本,以屏风为间隔进行分段,使夜宴程序更为清晰,情节安排更为合理。由侍女禀告客人登门,逐渐发展到乐浓舞欢酒酣畅的高潮,又以曲终人散作为结尾。结尾处韩熙载独自沉思,表现出主人公的悒郁情怀。这都是唐寅体察入微,匠心独运之处。令我们惊愕的是:唐寅对家具设计和室内陈设,竟如此熟知有素,全幅画卷共增绘家具二十多件,种类有桌、案、凳、屏等。仅凳就有方凳、月牙凳(或月牙杌子)、绣墩;屏则有座屏、折屏、小插屏、步障。室内陈设或增或移,或补山石盆栽,点点处处都对表现主题起到了烘托作用。他能在一幅 (四)仇英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家具 图58 仇英与文徵明、沈周、唐寅并列为“明四家”,足以证明他虽不善文而“稍逊于三公”,但是其文人画家的风格与地位已经确立。 图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