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窗棂

2010-04-10 13:40 来源:名域网络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国传统窗棂
    ——皖南民居窗式
    中国窗棂的构成形式与中国建筑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建筑中的创始伴随着殿宇建筑产生,发展和成熟走起来的,在追求礼制的周代木架梁柱式殿宇建筑快速发展,春秋战国时窗棂的雕刻花样已经有了多种的变化,西周同期和战国的木椁上有十字格和斜方格的窗棂。从汉代冥器陶屋和石画像上能够见到直棂、琐文和斜格窗扇的图像。
    宋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功能性好,棂条结合丰富,艺术和审美价值较高的门窗样式。最具中国特点的隔扇看是普遍采用,  促使建筑的整体风格与市内的采光、通风得到改善。
    今天能见到的传统门窗,大多是明清两代的遗构,较为典型的就是苏州园林和徽州民居,下面我要着重阐述的就是徽州民居中样式丰富的门窗。
    安徽南部边陲保留着大量风格迥异的明清古民居,呈现出数百年前中国民居建筑的余韵。其中,隔扇最具中国特色,并得到普遍采用。
    隔扇
    隔扇通常以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外框、窗棂、裙板以及绦环板。其基本特征是由木条拼接成各种花式的紧密图案形成窗棂,如果将构成和变化模式分解,格心又将分为平根构成和菱花构成两大类。
    板棂窗
    板棂窗形成较早,是花格窗最古老的样式之一,有窗框和竖向排列的棂条组成,加有横棂,背面糊纸,通常为不可开启的固定窗。
    隔断
    隔断的形制做法与隔扇相同,专用于室内空间的分隔与围护,亦称纱隔和碧纱橱。中国传统建筑室内常用木制隔扇、纱隔、屏风和板壁做隔离材料,很少用墙。厅、堂与厢、房之间也常用隔扇来分隔。隔断作为半通透的隔离装置,起着划分居室功能区的作用,同时又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纱隔格心多采用通透的“灯笼框”式,背面蒙上纱或裱文人字画。
    落地明
    落地明是隔扇派生出来的另一变体。去除裙板,将格心延伸到原裙板的位置,组成整体通透的落地窗扇。
    花罩
    花罩有叫挂落,有几腿罩、栏杆罩、落地罩几种样式。花罩是室内间架,进深和敞口部位常用的装饰性固定隔离构件之一。其特点是隔而不断,有分隔空间与联络空间双重功能。花罩图案大多较为华丽。
    槛窗
    隔扇去掉裙板部分,安装在槛墙上的,称槛窗,从功能上讲,槛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窗,隔扇除了具有窗的功能外还皆有墙和门的功能。槛窗的防水和封闭性能优于隔扇,常用于厢房、次间和过道。槛窗更趋于实用,棂条和绦环板雕刻通常不如隔扇精致。
    遮羞窗
    在槛窗的下方加一层装饰性的外框,以遮挡过路人的视线,称遮羞窗。遮羞窗实物遗存不多,在浙江诸暨斯宅和安徽屯溪呈坎村各有一例。诸暨斯宅的住户已不知道自己家窗下的这个装饰叫什么、有什么用处了,而屯溪呈坎村人直呼其为遮羞窗。

    以上便是皖南民居中窗式几种常见形态及大体年代的风格,这些窗不仅只是令人赏心悦目繁重的样子,它还有许多人性化的功能。
    围护功能
    在建筑中起围护功能的有墙、门和窗。在中国建筑中隔扇将墙、门和窗的功能集于一身。隔扇是软性的维护构件,棂格可以采光,具有窗户的功能。开启时人可以出入,又可以通风,功能性较好。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我们同时还为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