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似诗赏插屏

2010-04-06 08:02 来源:中国徐州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在文人雅士们的厅堂楼舍或书斋案头,有一种屏风颇具装饰性和观赏性,那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插屏。这类屏风如同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点缀着文人雅士的书香天地,让置身其间的人们感受诗情画意的无限情趣。

    插屏、砚屏、座屏等都是由古代的屏风演变而来的。屏风的起源,《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之名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置放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屏风的制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期主要是立式屏风和折叠式屏风等。后来随着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赏玩的需要,继而又出现了一种以摆设为主的插屏。古时候,王侯贵族及文人雅士对一些插屏的制作要求也颇为讲究,其材料主要有瓷器、玉器、象牙、云母、水晶、琉璃、大理石等;在镶嵌工艺上,还用了珐琅、翡翠、金银和红珊瑚等贵重物品;在插屏座架的选材上,明清时期主要选用黄花梨木、紫檀木、老红木、楠木、榆木等等,可谓极尽奢华。

    明清时期的插屏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故插屏的设计制作风行一时。从工艺上看,插屏的造型主要是长方形、半圆形、正方形或长形几种。插屏的中心是屏心,可以插进或抽出。屏心下面就是各种屏架或屏座。屏心的材料较为丰富,象牙、白玉、碧玉、大理石、瓷板画、水晶雕、红珊瑚雕刻等等林林林总总。插屏上面所展示的书画艺术也大都精雕细刻,并结合各种镶嵌工艺,使之俏丽又不失古雅,立体感也十分鲜明突出。屏架和屏座大部分采用木雕工艺,而木材则根据赏用者不同的身份及家庭条件选配选用,屏架和屏座的工艺雕刻系木雕中常用的深雕浅刻、漏雕拉花等等。

    明清时期的文玩屏风中,大理石材质的插屏较为流行。大理石插屏一般采用纹理天然如画的云南大理石作为插屏的屏心,这种不依人工绘制,画面得山水之美的大理石插屏具有天然造化神功之趣,受到文人雅士的钟爱。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内有一座大理石圆形插屏是园中一宝。这座大理石插屏天然纹理如山岭逶迤,群峰簇拥,色彩由淡褐、淡绿、淡灰以及鹅黄等多种相互融渗,形成了大理石中最具变化多姿的丰富色泽。这种五彩石质称之为大理石中的绝品。此插屏的石面不仅硕大,而且其自然的纹理和色泽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雨霁图”。令人称奇的是左上方有一朦胧的石晕,如云层中的月亮透散着淡淡的晕色。右上方有题,曰:“此石产于滇南点苍山,天然水墨图画。康节先生有句云‘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此石仿佛得之。平梁居士。”这座大插屏将明月、清风与山水集中于一块石面,使人于观赏中似置身于明月清风、云遮月掩的峰峦间,其无穷的意境令人遐思悠悠。

    还有一种大理石砚屏,这是插屏中最小的一种,主要置于案桌之上,是摆在文人雅士们书画所用砚台的后面,既可挡尘,又可观赏的一种设品。藏友老吴藏有一件砚屏,是清代红木拉花砚屏。此砚屏小巧雅丽,红木座四边都采用古代的拉花镂雕技艺,犹如园林曲廊间玲珑的花格漏窗一般,砚屏中间镶嵌的大理石屏面虽其尺寸比手掌大不了多少,但咫尺间群峰逶迤,四周云雾苍茫,那微白的石屏间黛绿色的山峦图纹犹如一幅烟雨空濛的山景,更奇的是群峰间还有“界破青山色”的一条山瀑飞流直下,使整幅画面又平添几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