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于我们视线之外的古典家具(3)

2010-04-01 08:48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三、历代枕的造型特点

    我国古典家具发展历史悠久,枕具在家具使用中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材质种类繁多,有布枕、草枕、皮枕、木枕、瓷枕和玉枕等,且工艺高超精湛,造型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们无穷的智慧和聪明的才智。

    古典枕具多为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延续使用了几千年,后随着葬俗改变一部分枕具成为明器,虽然品种繁多,但从造型来说,主要包括动物枕、人物枕和箱形枕3种类型。其中动物枕整体造型以各种动物形态为主,如常見的虎枕、象枕、獅枕、牛枕、豹枕、熊枕、兔枕、猫枕、龙枕和龟枕等动物形态,造型基本上以写实为主;人物枕的形态是以人物为主,如各种婴孩枕、美女枕、寿星枕、八仙过海枕和贵妃卧枕等。历史上出土量最大的宋代瓷枕,尤为比较著名的的是婴孩枕和仕女枕;箱形枕是贯穿我国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造型,形态多是各种几何形(如方枕、长方形、腰圆形、圓形、椭圆面元宝形、多角形、八角形、扇面形、上圆下方和马鞍形),以及变形植物形态(如叶形、花瓣形)、如意形和銀錠形等。多数枕面前低后高,以方便舒适的使用(少数枕面水平的多为医用脉枕。枕体中空,其背面或底部一般留有数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在烧制过程中使瓷枕内外保持相同的温度和气压,以防止烧造时破裂和变形而专门设计的)。

    1)动物枕

    动物形枕是瓷枕的一个重要形式,制作瓷枕的工匠们把枕座或枕体塑制成形态写实、神态各异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除个别作品以外,多数是以卧姿为主,然后在动物形体上方或兽背上安装供人们头部枕卧的枕面,比较典型的是虎形枕,其次还有象形枕、獅形枕、牛形枕、禽鸟枕等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金代出土的一磁州窑白地黑花芦雁纹虎瓷枕 
金代出土的一磁州窑白地黑花芦雁纹虎瓷枕

    常见的虎形枕,唐、宋、金各代均有出土,因为据说民间有虎形枕具有吉祥、辟邪的意义,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制作。即使今天在我国各地也有各种虎头枕工艺品出卖,人们往往为新出生的婴儿买一虎头枕,以求吉祥。

    图为金代出土的一磁州窑白地黑花芦雁纹虎形瓷枕,枕呈卧虎形,枕高10.7厘米,长35.6厘米,最宽14厘米。底部露白胎,枕身周边四壁施涂黄色釉,在黄色釉上绘以黑色仿虎皮条纹; 虎头塑造精细,头略偏向右侧。虎身浑圆,虎背为腰圆形枕面,白地枕面上墨绘画残荷两枝,芦苇数茎,水草游鸭,右上方寥寥数笔绘出大雁一群,排成人字行展翅远翔,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题材与构图在宋、元的虎形枕上经常可以见到。此件虎枕的造型构思朴实,装饰形态粗犷豪放,体现出北方地区特有的艺术气质。

    除了常见的虎形枕以外,还有各种象形枕、狮形枕、牛形枕、豹形枕、熊形枕瓷等瓷枕出土。

    2)人物枕

定窑卧孩形瓷枕
    定窑卧孩形瓷枕

    人物枕以唐宋时期出土较多,元代相对较少,主要以各种婴孩枕和仕女枕为主,人物枕中最著名的是北宋时期定窑臥孩形瓷枕,枕长30厘米,宽11.8厘米,高18.3厘米,底素胎无釉。瓷枕整体造形为一婴儿侧卧于榻上,头部微微向上扬起、脸部神态稚气可爱,清晰写实,双手交叉以左手为枕,右手则牵执一丝带贯穿缔结的圆球,两脚交迭弯曲翘起,体态稚拙、状极悠闲。这也是当时孩儿枕典型的造型,婴孩的服饰刻画逼真,身着圆形团花长袍,外罩钱形、牡丹纹饰背心,布鞋。婴儿卧榻周边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据考证,这种婴孩枕多是属于模制的,因此相似作品多有出土。

    3)箱式枕

    箱式枕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使用的都较多,各地流传广泛,一般以长方形和植物变形枕较多,这类枕上部一般需要制成前低后高、或呈弧状下凹形可以垫首的枕面;枕内中空,枕侧都开有通气孔。一方面是为了烧制时能使枕箱内的热空气能从这些孔内排出,防止枕具因内外空气压力不同而爆裂;另一方面是在使用时,能够使枕具内外空气流通而让枕面保持一种清凉的感觉。

    枕的装饰方法因质地不同而有所区别,铜枕多以各种浮雕、镂雕为主,表面采用鎏金、金银错等装饰;陶瓷枕则以絞胎、戳印、刻划、色釉彩绘、堆塑等各种技法的相互配合。不同时期形成了典型的流行特征,如宋代白釉黑花的瓷釉装饰就非常有特色,风格明显;木枕除髹漆或表面包覆纺织面料以外,多在枕两端嵌以镂空雕板为饰;布枕则多在枕顶以刺绣为主。而枕的装饰图案以各种自然风情(如禽鸟、花卉、走兽等)、生活场景(如马戏、蹴球、钓鱼、赶鸭等)、人物故事(如西游记)、祥瑞图案(如和合二仙、百子图、花开夫妇、喜鹊登梅、莲子图等)为主,兼以各种几何纹样为饰。在个别时期由于受到文人墨客的影响,很多枕具的表面则以大量的诗文、书法警句为饰。多数图案设计情趣生动、拙朴自然,画面自然和谐。

    我国枕类家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精湛的工艺基础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占据了家具发展中辉煌的一页。由于我们过去对枕类家具重视不够和史料的缺乏,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使用功能、造型艺术和制作工艺的精髓都远没有充分的发掘出来,因此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发掘、研究考证。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