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于我们视线之外的古典家具(2)

2010-04-01 08:48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二、枕具的发展概述

    远古的时候人们使用枕头时,并沒有专用的枕具,人们随遇而安,一石、一木即可为枕。古时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枕头现在已无法考证了,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枕石寝绳”的传说,这都说明最早使用的枕头是以石块、树段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几千年前人们开始使用专用的枕具后,枕头与其他家具一样其材料多是选用布帛、木竹和谷屑等物质,这种早期的枕具除金属、陶瓷的质地以外,其他材质很难保存至今,因此其形制也就无法考证了。

汉代鎏金镶玉铜枕 
    汉代鎏金镶玉铜枕

    随着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原始简陋的家具,除了使用功能逐渐完善以外,无论是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到了西周时期,我国青铜文化非常发达,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上层社会大量使用精美的铜器,因此枕头这种家具采用青铜工艺制作也就不以为怪了。据考证现在我国西周至汉代出土的铜枕相对较多。西周时期有出土过一种虎噬牛枕,无论造型还是铸造工艺都相当精美,铜枕长50.3厘米、通高33厘米,整体呈马鞍形,枕身两端上翘,各雕铸一头牛,牛的神态安详;枕侧背面浮雕3组虎噬牛浮雕图案,布局稳重、形态生动;正面浮雕双旋纹,线形粗犷。枕的整体造型形态浑朴,工艺精美,是迄今为止已知我国最早的枕头实物之一。类似的铜枕,在云南李家山墓葬中曾出土过多件。

    汉代时期,我国家具工艺获得极大的发展,木器、漆器和陶器工艺大量的运用在家具上,但除了铜器以外,其他材质的枕头极少有实物出土,因此考证极为困难。公元前122年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絲囊珍珠枕,恐怕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少数枕头实物之一。

唐代珍珠地鹦鹉纹枕 

唐代珍珠地鹦鹉纹枕

    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陶瓷枕的烧造极为兴盛,逐渐取代了铜枕,直到两宋达到了鼎盛时期,尤以宋代的传世精品居多。同时,由于当时葬俗发生较大的变化,开始大量的以陶瓷枕隨葬,因此今天的文物遗存数量相当大。

    唐代枕头遗存相对较少,但从巩义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的珍珠地鹦鹉纹枕上大致可以看出当时瓷枕的制作工艺与形制特点。该枕造型简洁,枕形略呈腰圆形,通常长17厘米,枕面以排列均匀的珍珠纹为地,枕面中部精美的刻划一只展翅飞翔的鹦鹉,枕面周边辅以逶延婉转的白色曲线形卷草纹;瓷枕侧面周边上下两条弦纹内,采用圆圈纹与花朵形纹饰相间,均匀的排列在枕侧。通体纹饰线条细腻流畅,鹦鹉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素雅、质朴的气息。该枕的装饰与布局简朴,充分说明是一种日常家用枕具。

 宋代如意形绿釉刻花枕
宋代如意形绿釉刻花枕

    宋代是瓷枕传世文物最多,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有一款宋代比较流行的如意形绿釉刻花枕,高9厘米,枕面26.5-22厘米,枕底24-19厘米 ,底部中心有长方形孔。通体施绿釉,釉色剔透、光润宜人,枕底素胎无釉。枕面外沿周边饰宽带纹开光线,开光内刻划叶形纹,枕侧凸印点状花饰,这是一款典型吉州窑绿釉枕。

    金代由于历年较短,瓷枕出土相对较少,比较流行的是白地黑花瓷枕。但是前代流行的虎形枕、箱形枕也屡有出土。但是比较有特色的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绿釉划花如意头形瓷枕,瓷枕整体造型为如意头,线形洗练、流畅大方;枕面周边沿瓷枕外形等距绘制双弦纹,双弦纹开光内两侧以双弦纹分割、题写《咏菊》诗的诗名,开光中部内刻划楷书《咏菊》诗一首:“金钿小小贴秋丛,开向渊明醉梦中,不似南园桃与李,荣华一一待春风”整体诗文刻画精致,布局大方,用笔流畅,整体造型给人一种自然朴实之感。

    明代瓷枕出土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当时青花工艺逐渐繁荣,瓷枕采用青花工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我国传世文物和民间藏品中也不乏这种枕具,即是明代一青花枕,枕的整体为近长方箱形,枕面略凹,周边抹角,通体已暗蓝色青花为饰,枕面绘以传统的祥瑞图案和合二仙,枕侧以飞舞的流云纹簇拥着几只我们常见的翩翩起舞、展翅欲飞的仙鹤,形态十分生动。

    明清时期瓷枕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减少,代之而来的是同类形态的各种木枕、布枕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大量使用木枕和布阵,虽然这类枕头的出土文物很少,因为这类材质很难保存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但是我们从清末直至近代的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吴友如画宝是当时一种具有纪实性质的时尚生活画报,画报由当时很多描写世俗生活的画家承绘,从画报中几乎所有描绘清代民间生活场景记述中都能看到这类枕具的使用。

    虽然如此,由于清代距现在年代较近,其出土的枕具还是较多的,比较有特色的还是江津一古墓出土的清代晚期的一个瓷枕,枕通长43.5厘米,宽16.5厘米,枕中部呈半圆的“凹”字形,上置一荷叶形枕脱,能够使身体在使用枕具时呈自然状态,从而安然舒适的入睡。枕内中空,瓷枕表面以传统的青绿色、红褐色、黄色三彩釉为饰,枕的两端外歙呈圆形,侧面下镂刻古钱币纹饰为通气孔,其端面涂施黄釉,枕的周边堆饰莲花纹。因此这件枕具看起来造型别致,由于这件枕两侧有通气孔,又有人戏称为空调枕。

    而近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人仍是将枕作为家具使用,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偏远的山区,遗存的枕多为木质枕。笔者在上世纪60年代曾作为知识青年到辽宁农村插队,其时还见到当地有些老人使用木质长方枕,枕两端为镂空雕花堵板,表面通体包裹薄薄的一层棉花和布,我奇怪的问询老人们是否舒服,她们都回答舒服。但更多的老人则使用普通的蓝布缝制的长方枕,两端缝制自己刺成的绣品,枕内用很多粮食填充的非常坚实,我们看起来又沉又硬,但他们使用起来却是坦然自得。这类枕就是现代床上用品——枕的过渡吧,现在遗憾的是当时不懂得收集。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