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式紫檀雕云龙、海八怪的三屏式罗汉床。
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笑言,古人待客的最高等级就是“拉你上床”。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金瓶梅》中,有大量床的描写,并且当时娶媳妇买张好床就像现在结婚买辆好车一样。潘金莲为床的事儿跟西门庆闹了好几回,嫌他买的床不好,让他重新换一个。这说明过去的人非常看重床,要不也不会写到小说里。
穴居到卧榻床逐渐长“高”
靓家私的陈楚标说,中国的历史演绎完全可以从床的变迁折射出来。听他讲一段床的历史,或许对我们挑选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笨拙而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而神奇的春秋战国家具,婉雅而秀逸的魏晋南北朝家具、华丽而润妍的隋唐五代家具、简洁而隽秀的宋地家具,还是古雅而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并华贵的清式家具,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美感。
我们的老祖宗在穴居时代就开始使用家具,古书记载,当时的生活状态就是“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从史料上看,商周至汉魏,是中国家具整体比例的低矮阶段,因为当时人们习惯以“跪坐”的方式进行交流。日韩现在流行的榻榻米,应该就是这一传统的演化。
战国时代有了高台式的床,胡床大概是在东汉年间由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后汉书·五行志》有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到三国时期,家具的形式还保持着秦汉以来的独足、四足、多足、圆面式、围屏帐幔等等。直到隋唐,才改名叫“交床”,当时的家具形式多是直栅或曲栅横跗式,到五代时期,结构出现牙子与枨子,床进入“高足”时代。
明式家具线条流畅、简练
明式家具的发源地是苏作,承接了江南水乡的细致温婉,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其装饰手法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
“家具业内一直有一种说法,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许多木料。”陈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皇帝家的家具基本用海南黄花梨,哪轮得上普通百姓用。记者在花花世界就看到过用鸡刺木仿做的明式床,肌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相间的蟹爪纹,酷似鸡的翅膀。床靠、床架都弯曲的流线型很漂亮,没有任何雕刻,床头床尾分别有两块大、两块小的影木镶嵌。
清式家具装饰华丽、精细
清式家具则是康熙末年,经雍正、乾隆至嘉庆之后这一年代,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清朝是满汉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巅峰。“海南黄花梨产量太少,清代中期的宫廷家具,以小叶紫檀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陈先生表示,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而“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风格也在一些清式家具中有所体现,有些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