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屏风历史的演变

2010-03-28 18:59 来源:搜狐家居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屏风,顾名思义,即是“可以屏障风也”。可能因古代建筑物结构不如后世严紧,为了挡风,就制造了这种家具。在床后安置的屏风,除了挡风的功能而外,还可供人依靠,又叫做“扆(yǐ)”。《释名》:“扆,依也,在后所依倚也。”既然可以依倚,就要求所用的原材料要较为坚实,所以常常是用木板制成的。但是一般用来挡风的屏风,则多以木为骨,蒙上绢帛等丝织品作屏面。虽然在我国古代很早就使用了屏风这种家具,但现在见到的有关实物,较早的例子还是西汉的木屏风,是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北边箱内出土的。
  挡风和屏蔽,是屏风的主要功能。古代建筑,由于用材、技术以及生产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常常是一座建筑而具有多种功能,为了适应起居、会客、宴饮等不同要求改变室内的布局,需要随时将室内的空间按需要重新分割。这种分割,主要是用可以及时设张或撤除的屏风,配合悬于梁枋的帐幔来完成的。因此,屏风在当时不但是家具,同时也是建筑物的一种轻质的活动隔断。此外,坚实端直的木屏风上还可以安装架子和挂置器物,以供坐卧在床榻上的人随时取用。

  屏风既然是主要的家具,常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为了增加室内美观,屏板一定要加上必要的装饰。在西汉的宫廷里,曾使用过精美华丽的云母屏风、琉璃屏风、杂玉龟甲屏风,等等。但是当时一般的做法,是在漆木或绢帛的屏面上彩绘各种图画。传说三国时吴兴人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时,“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至于屏风画的题材,汉魏时多画历史故事,以及贤臣、列女、瑞应之类。据文献记载,西汉宫廷中御座所施屏风,有“画纣踞妲己作长夜之乐”的,也有“图画列女”的。东吴孙亮曾作琉璃屏风,镂作瑞应图一百二十种。这样题材的屏风画,两晋南北朝时依然沿袭着,《邺中记》说石虎作“金银钮屈膝屏风”,高矮可以随意伸缩,最高可达八尺,次则六尺,也可屈缩到四尺,“衣以白缣,画义士、仙人、禽兽之像,赞者皆三十二言”。有关记载虽多,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漆画屏风实物,则是迟至北魏时期的作品,那是1965年冬至1966年初春在发掘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时获得的一架漆屏。

  谈到素屏风,不禁令人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素屏谣》“木为骨兮纸为面”,说明到了唐代,在造纸技术提高的基础上,屏风用木骨,纸糊屏面,价格低廉,又轻便实用,是一般人欢迎的普通家具。但是,愿意保持纸屏面素白无饰的人是不多的,一般在纸屏面上也和绢帛屏面一样,施加绘画或题字,以增加室内美观。有关的画史资料里也记有不少名家画的屏风,看来屏风画的主要题材,已经从汉魏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故事、贤臣、列女等转为世俗欢迎的山水花鸟,装饰色彩更强了。唐代诗词中常有吟咏这样画屏的句子,诸如“金鹅屏风蜀山梦”,“故山多在画屏中”,“画屏金鹧鸪”等等。

  屏风上画水,也是当时流行的做法。一般人家屏上画水波纹,但俗传水从龙,所以寺观和宫廷的壁画就常用龙水的题材,于是皇帝御座屏扆也采用水龙装饰。显得雄伟壮观,代表着封建皇帝的威仪,这也是一件有代表性的清代工艺品。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