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榻,又称罗汉床,榻体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其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最简单的用3块整木板做成,围栏两端做出阶梯型软圆角,既朴实又典雅。这种床虽然也可用于日常睡眠,但主要是用于日间起居,常常放于厅堂间,就像今天的沙发一样。 儿童床,长宽尺寸小,高度偏低,四周设置护栏。 架子床,是中国古床中最主要的形式。床体多为棕藤软屉,通常的做法是四角安立柱,床顶安盖,俗谓“承尘”,顶盖四围装楣板和倒挂牙子。床面的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床前不设围子,便于上下。多用小块木料做榫拼接成多种几何纹样。因为床有顶架,故称架子床。另有一类架子床,在床前两角柱间增设二柱,形成中间宽、两侧稍窄的立面分割。两柱间也增设围子,中间开间十分明确,因其共有6根柱,故又名“六柱床”。 拔步床,俗称 “八步床”,比架子床要庞大,是卧具中最大的。其外形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子,廊子两侧放些桌凳小家具,用以放置杂物。拔步床虽在室内使用,却很像一幢独立的小屋子,成为房中房、室中室。 清代康熙之前的床榻沿袭了明代的式样风格和特点,但自乾隆时期起,骤起变化。明式家具的特点是“用料合理,朴素大方,坚固耐用”。此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式风格的家具制作多强调“繁缛多致,坚固鼎立,富丽堂皇”,如故宫收藏的一件清代紫檀木架子床,不仅用料粗壮,形体高大,且四足及牙板,床柱、围栏和上眉板等全部镂刻云龙花纹,床顶还有近40厘米高的紫檀木雕云龙花纹毗卢帽,工艺相当复杂、精湛,从整体上看,既玲珑剔透,又恢弘壮观,给人一种庄严华丽之感。 床的历史悠久,其造型特征却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种类繁多和新的材料的不断应用,以及人们对床的健康和舒适度的要求。床的流行趋势主要表现在床头的造型、床的材料、尺寸和床头柜的变化等方面。从家具发展状况来看,现代家具的设计正趋向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款式上美观和使用上安全等方向发展。当今的家具设计界越来越认同并接受一种新的设计观念——设计新家具就是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和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一理念有更多、更深的理解。现代床的设计正朝着实用、多功能、舒适、保健和装饰等方向发展。总之,风格上不断变化,功能上不断更新,工艺技术上不断完善正是我国床具设计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