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工厂只要做好生产,销售交给代理商 我们经常看到,在广东,许多工厂距离家具卖场不足百米,他们仍是选择由代理商在卖场中分销家具。从理论上讲,工厂自己不建分销渠道是正确的,这符合专业化分工。但问题是,家具销售壁垒低,'拿货就等于拿了经销权',代理商和工厂之间的'婚姻'质量低,产销的结合始终无法从'利益共同体'上升为'战略共同体',所以,这种流行的'代理分销制',并不是稳定有效的经销渠道,只是供给链里最后的一环。在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遇到市场不景气,这种供给链就有土崩瓦解的风险。 误区二:中国家具没有'品牌' 经销商,甚至许多家具工厂都认为,中国家具没有'品牌',所谓的'品牌家具',只不过是在行业内稍具影响力罢了,在顾客心目中,基本没有品牌可言。经销商有这样的认识,可以当作是对目前家具现状的一种客观反映,而家具工厂的'自我定义',则是'短视'、'浮躁'的体现。任何一个行业,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发展,一定会产生为最终消费者所公认的品牌,家具也不例外。当然,这有可能是家具产品本身的品牌,有可能是家具流通企业的品牌,也有可能两种情形并存。如果我们家具工厂缺少创品牌的意识,泯灭了创品牌的雄心,肯定'做不大'。可以预见,未来比较的结果,或跟风潮流在市场上赚些'快钱',或沦为'代工'的车间。 误区三:产品营销要做好,就是要花大钱请人做'包装' 请明星代言、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奢华的家具展厅、模仿一种比较热销的产品款式生产、给导购制定一套培训手册......,这似乎已经成为家具工厂产品营销的公式。构成公式的要素,多是东拼西凑,很少形成系统,更别说整体系统持续的优化提高。当这些要素在某个品牌上显得推力不足时,就再更换一个品牌重新包装。所以,家具品牌层出不穷,但往往也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