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家扶持与市场结合是出路 针对问题,很多地方设立工艺美术行业保护发展基金,落实大师带徒津贴制度。 扬州每年拨款100万元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国家级大师带徒每月享受1200元的津贴,省级大师每月1000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补贴8000元。杭州从1998年起,每年拿出200万元扶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重点项目的关键岗位还享受工资额10%至15%的特殊津贴。 不少受访的民间艺人表示,政府重视不重视,是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姿态和导向。“保护民间技艺,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否则任何口号都是空谈。”吴元新说。 江苏工美协会秘书长苗金卫告诉《法治周末》,传统工艺美术应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保留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又要努力做好市场化的适度开发,方能避免自生自灭。 业内人士已注意到,近年大部分地区建起了工艺美术馆,设立了富有特色的工艺品市场,如苏州刺绣一条街,扬州玉器工艺品市场、无锡紫砂专业市场等,都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特色市场和旅游景点。连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相对贫乏的常州,政府也投巨资建立了工艺美术馆,设立大师工作室,无偿给国内的工艺美术大师使用。专家表示,政府搭建公共平台,这对增强工艺美术的生机和活力,是行之有效的“扶一把”举措。 在人们心目中,传统手工艺品通常出自家庭作坊,然而,在福建,工艺美术产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有的甚至成为产业集群。2006年莆田建设了国内最大的工艺品专业交易市场———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47万平方米内集聚了古典家具、雕艺、珠宝、书画等传统艺术行业,集研发、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展示为一体,引导资源的整合。从产品概念的产生直至到达终端消费者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在这个工艺美术城里完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图型都由专门的电脑设计软件完成,一些原料的初步加工也实现了机械化。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促进了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交流,有效提高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作为目前厦门惟一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美术品,漆线雕产品的发展之路也定位在规模化,优必德公司副总经理傅琳琳透露,目前他们在全国有70多家专卖店,销售网络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因为漆线雕是一种地方特有的传统工艺,会做漆线雕的人几乎都在厦门,有很多家庭小作坊散落不同的地方,所以公司未来计划陆续收购这些小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扩大经营和生产规模,为企业上市融资,让传统工艺品的发展搭上资本的快车,最终走向海外市场,让中国精美绝伦的漆艺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