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后继乏人很普遍(3)

2010-04-30 1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2、传统工艺美术后继乏人

  52岁的南通蓝韵坊布庄工艺美术师黄琦最近愁眉不展,他已经从事传统布艺工艺30余年,自称在行业内还算年轻的,自小就跟着师傅学艺的他现在并无一个徒弟,自己的工艺如何传承?随着市场的不断缩小,这行饭是否还能吃?他感觉年轻人中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

  与他有相同感觉的还有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他直言,他17岁进入染坊学徒,47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0年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时间太长、成本太高。不仅仅是布艺,其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传承尴尬。

  据南通市文化局提供的信息,目前支撑民间手工艺生产的中坚力量年龄都在55岁以上,而40岁至55岁年龄段出现断层。

  “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变,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吴元新对《法治周末》说,“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请我去讲课,苏州大学请我去带研究生,我想这下好了,可以挑选传承人了。可是三年下来,毕业学生无一人愿意从事蓝印花布技艺,这样的教学只能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据了解,南通市三个国家级非遗民间技艺———印花布、板鹞风筝、仿真绣,都是靠中老年工艺家在艰难地支撑、维持。

  后继乏人成为普遍的严峻问题。

  年逾六旬的缂丝艺术传人王玉祥,在找不到人学的情况下,逼自己的女儿女婿学。有“江东船王”美称的红木雕刻大师朱宇,因女儿对这一行不感兴趣,只得“逼”科班出身的女婿从头学红木雕刻。

公司标志
编辑:郑瑾
连天红 周边巡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