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化蝶”复兴!

2011-07-30 08:28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产品“化蝶”:将“主食”化为“零食”! 

    当中国乳业发生危机的时候,我们发现“牛奶加果汁”的娃哈哈营养快线的销量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酸奶产品、酸乳饮料很快就实现了恢复性增长!雪糕基本上未受到任何影响!可见,中国乳业的危机集中在“纯牛奶”上,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纯牛奶隶属于“主食”,是人们普遍重视的东西,而营养快线、酸奶、酸乳饮料、雪糕等不过是一些“零食”。在“零食”这个包袱里,早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譬如可乐、膨化食品、果冻、奶茶;比起“主食”来,人们对于“零食”安全性的关注度要低得多,包容度要大得多,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呢?

    放宽眼界去看,最毒的,正在热销!百害而无一利的“香烟”、伤肝伤肾的“白酒”,对于这些公认的“危害性强”的东西,身在“毒”中,人们反而不觉其“毒”了,大概是烟鬼、酒鬼“免疫力”太强的缘故吧!譬如前段时间爆出的白沙、红塔山等香烟品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特大新闻,好像对烟草行业没有丝毫影响!其实,对于“零食”,人们似乎也早就生出了“超级免疫力”,早就已经找到了一个心理安慰,那就是“偶尔吃一点、喝一点,又不是天天吃、顿顿吃,更不会吃得过多,应该对身体没有多大损伤”吧!

    由此可见,纯牛奶从“主食”到“零食”的转化,可能是解决中国乳业燃眉之急的一个“应急之策”!蒙牛和伊利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洞察到了其中的奥秘,何以见得?伊利和蒙牛都在加大酸奶新品类和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譬如老酸奶、大果粒等新品;伊利推出了“谷粒多”等牛奶谷物混合饮料,蒙牛紧跟着推出了“谷+倍”;蒙牛甚至还推出了酷似娃哈哈营养快线的“益优特”。曾经火爆一时的干吃“奶片”,就是牛奶从“主食”向“零食”转化成功的一个经典案例,其中孕育着无限机会!到现在,干吃“奶片”依然是一些蒙古特产店里的“主销”产品!

    除此之外,曾经推出不久就销声匿迹的“自助酸奶机”,对于纯牛奶的复兴可能也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恰似九阳豆浆机催肥了一大批“杂粮店”一样,大豆销量随之大幅涨升!如果纯牛奶这种“主食”可以DIY成“零食”级的酸奶,可能会让人们在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的同时,从而淡化对纯牛奶的安全性的过多顾虑!就如美国善用的“胡萝卜加大棒”一样,因为有了胡萝卜,大棒就显得不那么让人头痛了!  

    价格“化蝶”:将“釜底抽薪”化为“火上浇油”!

    溯本清源,三鹿之死表面上是死于奶农们的“三聚氰胺“之毒手,实际上是死于同行间“釜底抽薪”式的恶性价格战,奶农下毒并非诚心想害人,不过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不过是为了赚几个活命钱而已,恰似穷到极点“易子而食”一般!难道是三鹿对利润的追逐太过贪婪了吗?其实,三鹿之所以压榨奶农,也是被逼的,三鹿死得也很冤,它也不想谋财害命,其初衷与奶农是一样的,也不过是为了赚几个活命钱而已!古时候,多讲“赋税”猛于虎,其实,比“三聚氰胺”更毒的是同行间“釜底抽薪”式的恶性价格战。如此说来,难道“价格战”就一定会要了企业的命?

    放宽眼界去看,我们看到茅台和五粮液等名酒之间也始终在进行价格大战,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其采用的是“火上浇油”式的“热”价格战,而不是“釜底抽薪”式的“冷”价格战,茅台的价格逐年提升,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后生们的价格也随之攀升,也跟在后面吃香的、喝辣的,与牛奶行业的同行相残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可谓“冰火两重天”!《犹太法》典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被允许看到死后的生活,他先是看到了地狱:一群如饥似渴悲伤的人们围坐在一张摆满美味佳肴的桌子旁,这是一个盛宴,不幸的是,他们的胳膊肘被绑了起来,所以他们无法吃到食物,屋子里到处是啜泣、号啕和咬牙切齿的声音。然后,这个人又看到了天堂,在这里,一群快乐的人围坐在同样摆满美味佳肴的桌子旁,他们的胳膊肘同样也是绑着的,但是他们没有抱怨,而是伸出手互相喂饭,每一个人都在喂另一个人吃饭,他们为彼此挑选适量的、爱吃的食物,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屋子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在惨痛的事实面前,蒙牛和伊利似乎已经同时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互相掐架的对手,变成了同呼吸、共患难的兄弟,不约而同地齐齐提升产品品质和售价,其中的精彩之笔是蒙牛率先开发了“现代牧场”这个纯牛奶中的新高产品,其不仅仅是一个新产品,更是一个标志性的“拐点”,启动了“牧场奶”的“飞升路”!崔涛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经典之作应该是源自蒙牛多年来的深刻体会,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如果蒙牛大哥提前多年就“跳出奶做牛奶”的话,早就应该看到,在新兴的葡萄酒行业,当低端葡萄酒混战的时候,“酒庄酒”却独领风骚、独上高楼,引领了一波葡萄酒复兴的“新浪潮”,虽然量不是很大,增效却是异常高效,对品牌价值提升的贡献更是异常显著!“酒庄酒”为何能最终胜出呢?因为“酒庄酒”的高品质有原产地保证,量能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同样,“牧场奶”的高品质也是有原产地保证的,也是稀缺的,自然支撑纯牛奶的价格向上攀升,也进一步化解了人们心中对牛奶安全的“隐忧”!其实,人们内心深处还是为纯牛奶预留了重生的空间的,人们还是对纯牛奶的复兴充满了期望,牛奶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各种证据,逐步化解人们心中残存的那一点“隐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牧场奶”这颗中国乳业的“掌上明珠”,必将大放光彩、精彩绽放!

    渠道“化蝶”:将“零售”化为“团购”!

    眼见为实,当牦牛壮骨粉危机的时候,厂家邀请人们去数牦牛;当中国劲酒危机的时候,企业邀请人们去看药材基地;当农夫山泉危机的时候,公司邀请人们去游千岛湖;当三聚氰胺袭击乳业的时候,蒙牛、伊利争相邀请人们来美丽的蒙古大草原来看牛!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靠“眼见为实”这个真理,来化解人们心中的“隐忧”,更希望借这些人的“好口碑”,口耳相传,让大家为大家作证,让大家说服大家,问题是真管用吗?莫忘了“耳听为虚”,那些从别人口中听到信息的人,会如“亲眼所见者”一样信以为真吗?恐怕是“半信半疑”者占去九成,剩下一成反而会“倍感恐惧”,因为这年头,卖拐者太多了、忽悠风太盛了,李鬼打跑李逵的例子太普遍了!

    虽然蒙牛、伊利财大气粗、声音如洪,也无法承受全国人民都来蒙古大草原转转的财务负担,更无法号召全国人民都来转转!那么,如何才能快速“立信”,并把产品卖出去呢?靠“人海战略”是行不通的,只有找准“意见领袖”这个支点,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在中国白酒行业,曾经流行过“盘中盘”销售模式,其中运作得最到位的自然是“口子窖”了,首先将“口子窖”变成某些主流酒店的“必选酒”,从而带动商超的销售!在中国乳业,一直有一个不为人重视,却一直活得很滋润的牛奶品牌,那就是一门心思在酒店销售的“妙士乳业”!从中,蒙牛和伊利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现在,蒙牛和伊利的主流消费人群大多集中在中高端,这些中高端消费人群又大多集中在企业里,特别是一些效益稳定的大型企业里,如果能打开这些大企业的“团购市场”的话,就等于启动了“盘中盘”的一个“大盘”,也等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集中销售的“特通渠道”,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那么,要打开这些团购市场是否就很难做到呢?蒙牛和伊利没有必要邀请企业的所有职工都去蒙古大草原转转了,只需要策动企业的几个负责人到蒙古大草原去转转就可以了!在企业职工的潜意识里,无论企业发的是什么,最起码一定是安全的,毕竟是一家人,很少会出现“自家人害自家人”的情况!

    其实,这个“团购”模式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想当年,三元荣升中国乳业危机唯一幸存者的时候,就曾经靠团购市场卖了很多货!伊利、蒙牛也早就在团购市场发力了!同样是走“团购”,战略目的不同,结果会大不同:如果单纯是为了短期内爆量,那么,这个渠道就可能做成一锤子买卖;如果战略目的是启动“盘中盘”的“大盘”,就会集中优势兵力将团购从一个“促销点”变成一个“立信面”,从而实现 “大盘”激活“全盘”!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市场营销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