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促销臆想症

2010-06-18 14:03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促销越来越成了“大路货”。当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都大喊“吐血促销”,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挂出“生意做不好,老婆都想送”招牌时,促销似乎成了人人都会做的玩意儿,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玩意儿”,成了多少人不堪回首的“滑铁卢”。
    有因一场小促销而直接引发数十亿资产链条迅速崩盘的。比如曾是世界五百强的美泰电器。其在英格兰发起的一场 “满100英镑送出国旅游往返机票”的全国性活动,声势浩大,可由于执行考虑不周,对顾客的促销承诺兑现与旅行社服务等遭到大量投诉,导致美泰不得不在资金极其拮据的情况下还要拿出3000万美元补贴收场,并且还落得了不守诚信的恶劣形象。最后负面消息四处蔓延,整个欧洲市场销量急速下滑,以至美泰不得不破产贱卖。  

    促销不是幌子

    营销From EMKT.com.cn人对促销的盲目变得日益可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促销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当成提升销量的“法宝”,当成自己在思考、在做事的“幌子”,当成与竞品拼抢的工具。当促销变得跟吃饭喝茶一样平常时,促销行为会越来越偏离生意的本源。大家开始习惯拍脑袋作促销,认为促销无非就是“打折、买赠、抽奖”等小把戏,很少有人会沉下来想,这次促销目的是什么,针对谁,又该怎样吸引他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促销而促销,会让市场总监对各销区提报的市场方案大叫头疼。区域销售经理提报方案时,在促销目的上总是写着一堆空而又空的东西,比如“提升销量”“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增加品牌知名度”“消化库存”等,这种不用动脑筋就可以罗列出一大堆营销名词的促销目的,正离促销的真实语境走得越来越远。

    市场总监更想看到的促销目的叙述范式是:当季所在市场主力人群是什么,他们选择什么主销产品,目前面临的生意问题是需提升主力人群客流量(或是提升客单量),为了解决这个生意问题,需针对主力人群推出什么促销产品,促销力度达到怎样才能吸引他们朝自己预设的促销目的走,为了让促销达到效果,我们该做好哪些准备?

    基于这种实效促销思维,一篇紧扣关键词“时间、地点、目的与方式、主题、促销活动内容、推广计划、成本估算与投产比评估”的促销方案,简明扼要,会立刻受到市场总监的激赏。市场总监每天要审批大量的促销方案,如果一个方案连自己需要抓住的客群和如何抓住的方法都说不清楚,他会马上否掉,绝不想在上面多浪费哪怕一秒时间。  

    拍脑袋做促销极其危险

    这种困惑不仅存在于销售团队中,也大量存在一直在一线打拼的经销商队伍里。大多数经销商虽然常年在市场一线,与顾客接触最多,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市场操作意识,他们对商机的判断和捕捉会显得粗放。走访一线终端,对终端生意进行分析时,经销商总是会说,生意不好,主要是公司广告支持不够,你们应多投广告,让老百姓天天都看得见,处处都看得到,这种抱怨听了总是让人摇头苦笑。

    经销商很少会去想,决定生意的因素有好多种,广告仅是一部分,仅仅是完成了对新老客群进行信息告知和引导的使命。而且更重要的是,广告并不是投得越多越好,如果连哪些人能买自己的产品都没搞清楚,盲目乱投,结果只会落得“大炮轰蚊子”的后果。

    现在不是缺少写促销方案的人,而是缺少洞悉销售障碍并针对性解决障碍,创作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果的精准促销方案的人。半懂不懂的营销人做促销,连销售障碍都没摸清楚,就开始整一些似是而非的打折或买赠,配上电台、报纸、户外、网络的所谓立体广告轰炸,再冠以“提升销量、对抗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名头,对市场销售事实上是极其危险的,这是典型拍脑袋的“促销臆想症”。  

    促销切忌“刻舟求剑”

    犯促销臆想症的大有人在,无论是在一线销售企划队伍中,还是中高层销售总监或市场总监等。曾看到一个销售总监对某销区五一节日促销活动的批语说:该投放方案在春节时投放过,效果很好,这次五一也建议按此传播,可解决该区域市场知名度不高的问题。这个批语让人看了好伤心,这不应该是一个销售总监说的话。

    销售总监应该知道,时间和地点变化了,同一市场或终端所面对的主销客群也会发生变化,促销活动内容和推广投放方案也要相应调整。他更应该关注,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如促销活动设置的主销产品和力度,是否能真正抓住那部分想抓住的人,而围绕着这个紧抓目标受众群体的动作与投产比,是否合适。

公司标志
编辑:fhp
连天红 市场营销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