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福特痛别家族王朝

2010-06-12 14:58 来源:管理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不能适应时代潮流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以其个人的创造力与独特个性,给“福特”这一昔日全世界汽车行业的头号招牌打上了深刻的个人烙印。拘泥于老祖宗传统而又强调对公司直接控制权的福特后人正日益力不能支,在竞争者咄咄逼人的态势和潮流的变化面前,福特后人不得不为避免可能的破产而忍痛交出公司管理权。此次变革决心的大小,将关系到福特公司的生死存亡,福特家族王朝也可能从此告终。

    沉湎过去背上巨债

    “历史或多或少就是胡说。惟一值得一个修补匠肯定的历史就是我们今天所创造的历史”,这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出自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现代化生产线的发明者、消费社会的预言者之口。不过他亲手创建的这个特别的公司王朝,恰恰常常忽略了他的这句话。

    由于过分循规蹈矩地固守着对于亨利·福特的记忆,执着于与这位创始人相连的种种神秘作风与训诫,而且一直强调福特家族对于公司的控制权,福特公司已经过于沉湎于过去,被竞争对手迎头赶上,并且公司本身背上了巨大的债务。一些悲观论者甚至正在嘀咕着一些以前不可想象的东西。这家最早与小汽车打交道、而且曾是成功挺过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少数几家名牌企业之一,现在如果不能戏剧性地进行改弦更张,可能将面临破产。

    福特的曾孙小威廉·福特现在终于承认说,保全其家族80亿美元遗产的最佳途径,就是不再直接插手这笔遗产的具体管理事务。他近日说:“我在这家公司里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不能因此丧失自我。”实际上,他的朋友们透露说,因为担心这个家族企业毁在自己这一代手上,他看来一直在承受着折磨。

    福特汽车一度引领潮流

    威廉上周从福特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脱离出来这一决定宣告该家族对福特公司绵延4代的直接管理拉上了大幕。这种管理从1903年就开始了,亨利·福特当时利用从11位投资者手中募集到的2.8万美元,创建了福特汽车公司。如果历史稍微作出一些改变的话,我们今天全都是戴“福特”表而不是开“福特”车了。福特在机械方面的出色技艺最初实际上是展现在修理手表上,还在十多岁时,他就已经是一位为邻居和亲人们修理破手表的能工巧匠。作为一位爱尔兰移民的儿子,他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的一家农场上长大,福特公司今天的总部仍然在该城。只是因为偶然看到这家农场上的一位雇员将一台脱粒机引擎安置在轮子上,福特才将自己对于鼓捣钟表的痴迷,转移到开发“不用马匹的马车”上来。他在1906年制造出自己的第一辆机动车,这是一辆四轮车,接着就开始梦想着一个人人乘汽车出行的美国的到来。

    在随后的40年里,他让自己对于消费社会的预言变成了现实,而且在此过程中成为了全世界最富裕、最著名而且也极其古怪的人之一。他在1913年和1914年分别作出了两大革新,也就是首创移 动式生产线,并为员工设定最低工资。生产线的运用将制造一辆普通T型车的时间,从13小时减少至3小时,同时使得他得以降低成本。然后,通过将其雇员们的工资翻番至每小时5美元,让他们有钱购买自己正在生产的汽车。经济学家们将这种使工人或生产方法标准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员工具有人性关怀的管理制度称为福特制。

    福特后人风光难再

    在福特家族的所有人当中,亨利至今仍然是最为多姿多彩、最富魅力的一位,而且显然也是最适合掌控这家汽车公司的一位,但该家族仍然热切地以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死死保住在该公司的最高职位,不过这种努力的效果因人而异。

    从1919年至1943年,担任福特公司总裁的是无能而又性格阴郁的埃德塞尔,不过起主宰作用的还是他的父亲。当时的批评者们说,埃德塞尔对汽车业“没有任何兴趣”。相应地,一款以埃德塞尔命名的车成为了福特公司历史上销售纪录最差者之一,而且至今仍然被认为是汽车业历史上最大的败笔。在埃德塞尔于1943年去世后,亨利尽管已是79岁高龄,而且日显年迈,但不得不重新执掌公司总裁职务,直到家人最终接上他的班。

    只有亨利的孙子亨利二世才可以说是一位近似乎得力的领导人,他将福特公司带入到现代,雇用一些“精明小子”让福特公司的各款设计融入潮流,并削除了一些因为其祖父刚愎自用而带来的损失,比如拒绝承认工会,拒绝提供贷款以让顾客们购买更为昂贵的式样,以及将系列汽车多样化。1956年,他让该公司进入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募集到6.5亿美元,并确保让那些决意不加入公司的家庭成员们能够过上花花公子一样的奢华生活。

公司标志
编辑:fhp
连天红 市场营销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