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成功励志:要成功、先制怒

2010-06-10 14:36 来源:慧聪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人要成功,先要制怒。治不了怒,决定不会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

    经过研究古今成功者经历,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成功者多是年轻时盛怒容易发火,后来受人指点或自己感悟,逐步变成了谦谦君子,最后才成功。毕竟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生旅途中,毫无疑问要遇到很多事情,看着不顺眼的、看着生气的等等。由于不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很多人就产生了嗔怒心,就发火、发怒,结果影响力自己的事业。

    嗔怒心十分可怕,佛教中把“贪、嗔、痴”视为人生的三大毒药:

    ,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是对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诸葛长青愿有缘者戒掉贪嗔痴,走向大富贵。

    如何制怒呢?下面给出三点建议:

    一、记住“人生处处皆是缘”,碰到就要坦然接受

    人生一切都是缘,你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累世因果形成的。记得明如法师曾说,佛家讲,一切都是因缘的聚合离散,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有它的前因与后果,朋友也好,冤家也好,这都是由不同的缘分造成的,所以佛教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懂得了因果,就应停止一切不好的行为和念头,培养自己的那份善心,多为别人着想,多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只结善缘,不结恶缘。这样,与人与己都有利益。可是有的时候,我们不去伤害别人,别人还是时不时地来给你找点麻烦,这确实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我们学了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有“修忍辱”一说,于是,当别人遇到心灵伤害,向你求助时,你也许会说:就当修忍辱好了,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去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实施呢?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去学佛,才能更安详地生活。

    二、记住“怒火能毁掉事业”,立刻忏悔

    翻阅古今历史,你会发现,那些容易发怒的人,多数都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人一发怒,就会思维混乱,就会失去理智,就会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来。

    如果你无法之怒,那么你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巅峰。因为你在前进的路上会遇到很多事情,如果容易发怒,就容易掉进万丈深渊。

    佛家讲,怒火烧了功德林,意思是,一个人经常发怒,会烧掉自己积累的功德。要记住:平心静气,就是善,怒气冲天就是恶。怒火之下的人会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发怒生气,赶紧忏悔平心静气。

    生气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修心养性上讲,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中医认为,怒火伤肝。

    中医,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中医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巳被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

    古人说的好:“好语一句三冬暖,冷言半句六月寒”。

    三、向林则徐学习制怒,时刻提醒自己

    历史名人中,本人认为,林则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则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时候,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最后祝你成功,祝你成为制怒的谦谦君子。
 

公司标志
编辑:fhp
连天红 市场营销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