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伏好热天,京东有个张家湾。老两口院里头正吃饭,来了个苍蝇惹人闲。这个苍蝇叼走一个饭米料,老头子一怒,一下追到四川。老婆儿家中等了仨月,书没捎来信没传。请了个算卦的先生算一算,先生说,按卦中断,伤财惹气赔盘缠。 在原公司,总经理开会时曾提到过一个案例。说是在天津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我原公司的客户)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生产车间里的一个叉车工,在开叉车出车间时,因为忘记放下叉车升降襞,把车间门上方的门框撞坏了。碰到这个事,中日双方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中方管理人员的做法是: 1、对该叉车工进行了通报考核(在叉车司机的作业作业指导书中,明确规定升降臂工作完以后要复位); 2、对所有叉车司机开会强调引事件的严重性,并进行叉车司机作业指导书的再培训; 3、详细列出了检查制度,明确规定了车间各级管理人员的检查职责及检查频次。 这样下来,前前后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车间不停的开会、检查,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又发生过类似事故。 日方得知此事后的做法是: 1、到车间现场查验,测量了门的高度; 2、查验叉车说明书,找到叉车臂升高后的高度,并实际进行了测量; 3、对门进行了改造,门高度由4米调整高到6米(叉车升降臂最高为5.8米); 4、废除之前下发的所有检查、考核制度。 上述步骤完成后,车间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事故,同时,还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指之前的检查)。 后来日方给出的解释是,人不是机器,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叉车臂不降下来,是人为因素,但通过培训、检查,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种事故的发生,所以“管人”,不如“改门”,“改门”之后,他就是想撞都撞不上了。 后来,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类似事情,依照上面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如下: 现公司的浴池建于2001年,当时员工还比较少。随着员工的不断增加,加之相关设施老化,2010年的年度计划中增加了有关浴池的整改项目。 整改之前,浴池里的水温需要员工自行调整,也就是有冷、热水两根水管,因为设备原因,水温调整的时候非常麻烦,喷头出水也是一会冷一会热,员工抱怨很大,浴池用水也是浪费严重。 改造方案是: 1、增加一台自动调温设备,保障出水温度平稳,即员工无需再自行调水; 2、喷头选用中型,控制出水量,节约用水; 3、出水方式改成脚踏式,节约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