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线员工
其实A公司的硬件设施是非常好的,设备全部自国外进口,机械化程度很高。A公司只需要将车间的温湿度进行一个调控,就可以为生产一线的员工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食堂、住宿条件的改善可能需要公司增加一些投入,但相对于人工成本的持续增加,这些一次性投入与其所创造的间接收益来比根本不算什么,更何况A公司还可以采取承包、外包、市场化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员工文化生活的丰富化更是能够让一线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注与关爱,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职能、技术部门员工
在与职能、技术部门的员工沟通时,他们面临的问题又是另外一个类型了,很少有人提到收入的高低问题,反而是不少人在抱怨“谁谁谁来的比我晚、干的活没我多,收入却比我高”,也有些人对公司管理方式提出了质疑:“高层分工不明,好像谁都能管得着我,但不同领导对工作提出的要求又不同,让人无所适从”,“在公司好像只有嫡系部队的人才有机会升职”,“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平时让其他部门的人帮忙做事非常难,都不愿意多做事”,……。
员工工作中的沟通与协调不顺畅、工作目标达成过程中有太多非个人因素的阻碍、公司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和奖惩不公正、人际环境的错综复杂,这些问题才是造成职能、技术等部门的员工不能安心工作、对公司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在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笔者曾经将在很多企业进行管理诊断后发现的共性问题总结过一个“管理死环”(见图示):由于职责界定的不清晰,造成各部门、员工之间为了逃避责任而互相推诿,彼此不配合,甚至扯后腿,对企业正常的生产造成影响,生产进度、质量上的问题引发了客户过多的抱怨,为了应付客户的抱怨,企业内部呈现出忙乱的救火状态,进一步加剧了职责不清的状况。这种恶性循环的状况,一方面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一方面也使员工陷入工作难做的困境,当有更好的机会出现时,很难不令其动心。
所以,企业与其被动的应对竞争对手,不如主动地采取措施,将员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员工打造一个能够促进其全情投入的工作环境,并对其贡献给予公正(不一定丰厚)的激励。相信能够做到此点的企业,不仅可以减少员工跳槽的几率,还有可能将已经离开的人请回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