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定位的案例
人有生老病死,有病就要看病,就要用药,药品的需求,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可以叫做“刚性需求”。所以,即便是金融危机,中国医药行业仍然保持了每年19%的增长率。
药品虽然是“刚性需求”,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如果把中国的消费者结构看成金字塔,那么三线以下的市场,包括县级市、县、乡和农村就在金字塔的底部,构成了金字塔的塔基。虽然塔基的单位产出小,但是,塔基的数量巨大,因此,三线以下的市场容量巨大。
作为消费者,关于药品,他们关注什么?
对于特殊商品的药品,消费者关注三点:疗效、安全性和价格。消费者对于疗效和安全性无法考察,只有将品牌作为判断的依据。
对于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对价格和品牌的排列顺序不同。
经济条件好的人,更关心疗效和安全性,因而顺序是品牌→价格。而经济条件差的人,则是价格→品牌。
显然,作为塔基的消费者,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先考虑的是价格,有时即便是名牌产品,如果价格上难以接受,消费者也会选择非品牌产品。
四川蜀中制药正是洞悉了消费者的这个需求—需要廉价、安全而且有效的药品,提出“做精品平价普药”的定位,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个定位的指导下,四川蜀中制药连续9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2004年《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对中国中小企业进行“选秀”,蜀中制药攀上“中国潜力100榜”,居于第16位。蜀中制药2006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2007年为10亿元,2008年为12亿元,2009年为1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普药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