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管理者晋升(3)

2010-05-23 10:00 来源:管理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三)“成功的管理者”能力和素质的稀缺性

  “成功的管理者”的稀缺性是由“成功的管理者”能力和素质的稀缺性决定的。一种能力或素质的稀缺性与该能力或素质的可复制性呈负相关关系。现实中,有些能力或素质易于通过培训传授获得,那么这种能力或素质就是易于复制的,因此其就是非稀缺的,因为其可以通过教授来扩大数量,沟通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就属于这一类型;但也有些能力或素质是难于通过培训传授的,这种能力或素质与某个人紧密相联,无法或难于复制,因而体现出稀缺的特性,建立和维护网络的能力和素质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能力的形成通常与能力所有者的个性和特殊背景密切相关,而这些是无法(至少是在短期内)通过教授形成的。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成功的管理者”较“有效的管理者”更为稀缺。而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价值除决定于自身能力外,供求关系也是一项重要决定因素,“成功的管理者”的稀缺性,使其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价格。而“晋升”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报酬方式,也是企业奖励和留住“成功的管理者”的手段之一。因此,从稀缺性这一角度,也可解释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较“有效的管理者”有更多的晋升机会。

  (四)“成功的管理者”贡献的无形性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对企业的贡献形式是不同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沟通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并且其活动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因此这些贡献能够通过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的数量,以及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的数量来衡量,且是“有目共睹”的。而“成功的管理者”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网络的建立和维护方面,这一贡献则是无形的,无法以数量衡量,其价值的体现通常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其活动常常发生在企业外部,因此不易被察觉。事实上,由于这种无形贡献通常难于考核,企业往往低估“成功的管理者”的贡献。例如,案例中的B厂长在建立和维护网络关系方面的工作就不仅没有得到认可,甚至还被视为“不务正业”和“偷懒”,而实际上,二分厂的效益能够始终名列前茅与B厂长善于“拉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认为“成功的管理者”只会玩弄“政治技巧”、没有真才实干,常常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这通常是由于没有对“成功的管理者”的无形贡献进行有效评估所导致的一种评价偏差。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启示

  管理界的一项共识是:企业 80%的绩效取决于占职工总数20%的管理者,足见管理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大。而管理者的晋升制度,对于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则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在上述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如下建议:

          (一)帮助“成功的管理者”消除偏见,促进管理活动的开展由于“成功的管理者”的绩效常常是无形的

         不易评估,所以,当其被晋升时,人们常常忽视他身上这些无形价值的存在,而冠之以“玩弄权术”的恶名,并因此遭到员工及其他管理人员的抵制和不配合,导致其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最终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运行,案例中B厂长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形。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管理者”具有更快的晋升速度,是有其深层原因和客观需要的。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消除对“成功的管理者”的误解,以保证其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为此企业宜大力营造氛围,使员工认识到“成功的管理者”的特殊价值,帮助其尽快建立威信,以促进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无形绩效的评估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认识到,对“成功的管理者”的偏见和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造成的。正是由于企业缺乏对无形绩效的科学有效的评价系统,才使得“成功的管理者”的绩效不能及时充分地体现出来。其结果不仅损害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同时也为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设置了障碍、增加了组织内部的冲突和内耗。因此,企业必须改变单纯以工作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的程度来评价管理者的现状,加强对无形绩效的评估,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三)加强管理培训,克服“关系晋升”

  在不能完全杜绝“权术”在管理者晋升中的作用时,对已经晋升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就更为意义重大。培训包括理论上的培训和实践上的培训。在管理者被晋升上来后,上级管理人员应逐步地下放权力,以免新晋升人员不能胜任而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但同时也不能不放权,因为这将无法达到培养锻炼新晋升人员的目的。另外,当下级管理者出现失误和过错并给企业造成损失时,应追究其直接上级的连带责任,以此督促上级管理者在选拔下级管理者时“任人唯贤”,尽量减少和克服 “关系晋升”的发生。

  (四)扬长避短,合理运用两类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决定企业的效果,因为这类管理者在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有效的管理者”决定了企业的效率,因为他们的工作可以确保组织高效率地实现目标。而只有同时实现了效率和效果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