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抱怨人才不多的时候,人才却笑着走向他们自己的大道。
人才?当企业讨论这两个字的时候,人才们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嘲弄着企业——“你才是人才呢!你们全家都是人才,行了吧?我赌你们全家,将来的孩子都是人才!”事实上,谁有资格鉴别,谁凌驾在谁之上?人才,多数仅仅是老板们空谈的叶公好龙而已!
人才?人才算老几?还不是企业招聘的时候用来哄骗大学毕业生的便宜话嘛!天真的大学生刚进入社会,听着企业对他们的认可,以及许诺的种种条件,头脑发热,热血沸腾,充满期望地来到企业,然后呢?
人才?一旦来到企业,能看到哪些规则是真正对人才成长有实际帮助的?哪些政策是真正能够激励人才对他们不计代价付出的合理回报?企业的老员工又是如何对待新来的人呢?从制度层面到薪酬政策,再到企业的人际关系,对来的人才没有任何的鼓励、正向的激励作用,反而都是消极的氛围、陈旧的关系、落后的用人思路和政策。人才,不过就是说说而已的两个字罢了!
人才?也只有在员工去意已决的时候,企业假惺惺地继续运用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来加大许诺的筹码,美其名曰描绘未来美好的愿景,画上一张自己都不相信能够兑现的大饼,这就是许许多多中国民企在现实中对待员工的套路。
人才?谁说了算?算什么?
由于人才问题是社会学问题,因此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或者错误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阅历,当然对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几乎所有民营企业都一致地采取类似的方法来对待员工,对待几乎所有的人。他们的行为已经能够准确地反映他们在看待人才这个问题上的价值倾向。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存在着三种人才价值观倾向。
第一种:人才是为企业所用的。中国长期以来多数都是这个思想。请看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用人经验时曾说过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国家,抚百姓、给饷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
这番话都是帝王的思想,人才是为我服务的,是为我的目的服务的。当然,他们有杰出的地方,让他们发挥,但归根结底是为出钱的人服务的。他们没有自己的主动权,他们要依赖给他们机会的人,依赖给他们报酬的人。
第二种:人才是态度好的、有奉献精神的人。中国大量的民企是这样看待人才的。只要有人不计代价地给企业干活,他们就是人才。其实,这也是传统封建帝王将相的一种顽固的思想。人要不计代价,要牺牲自己,要为他人的幸福而活着。
第三种:所有人都是人才。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能力,都不仅能为服务的组织做贡献,也可以同时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而取得收入。他们为企业工作是自由选择,他们完全有权力将他们自己的才能衡量一个他们认为合理的收入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