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即提问,提问的学问很多,咱们一一来探讨。 一、有意义地提问 与眼睛和耳朵不同,我们每个人只有一张嘴,所以要少说才是,提问也一样。 提问之前,需要仔细思考,而不是应急反应地随意提问。因为每一次的沟通都体现了自我形象,留给别人成熟睿智还是毛糙唐突的印象完全在自己。尤其在与上级或资深人士沟通的过程中,这点更为重要。 举例说,老板认为某位经理的项目排期不甚合理,于是在会上提示他需要考虑另外一些核心因素,这时他立即反驳说:“那其他相关人的日程都无法更改怎么办?”这样的提问未免有些疏于思考,体现了自己的思考力、沟通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较弱,同时如果形成了习惯,久而久之在其他同事面前也树立不起威信。 另外,在公众场合,有些人较喜欢挑战别人,比如领导、权威或研究者等等,所以会提出一些有点哗众取宠味道的问题,这样只能加深别人都自己的负面印象,不会达到令别人下不来台的目的。这种案例在校园宣讲会、招聘现场、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答记者问、采访,以及领导与员工对话等场合屡见不鲜。 二、边看边问,边听边问 在望闻问切中,问排行第三,说明要先打好望和闻的基础,并且在问的同时也要以望和闻为主,即多看多听,少说少问。当然这与积极参与讨论并不矛盾,例如在脑力激荡的环节,则需要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和配合度,多提出好的点子,即便有时可能只起基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