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二:家具内部结构造假

2012-02-15 12:58 来源:连天红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红木家具内部结构按技艺要求,应采用我国几千年引以为傲的榫卯结构组装,但是榫卯结构需要很高的精确度,及对木材烘干到位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否则,家具容易脱架、变形。有好多红木厂家的内结构榫头非常小,甚至有的用小木钉固定(为的是让一些会拿着金属探测器去探测的人,检查不出来)榫头的大小和家具的尺寸是有着严格的比例配置的,里头可是牵涉到工程力学的原理,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更黑心点的干脆直接拿铁钉固定!反正在木材里面你也看不出来。这样的红木家具如何能够流传百年?很害怕啊!

正宗榫卯结构安装示意

 

钉子门事件

新闻报道贴皮家具(红圈为铁钉及引起的开裂)

案例一:

不敢维修的红木家具

    年前,张大叔花重金购买了一套大红酸枝的沙发放在客厅,刚过完年没多久,这件让他爱不释手,逢人就“显摆”的红木沙发,用了不久就变形了,而且还蛮严重。雪上加霜的是,张大叔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厂家,当初购买家具的店面也已经改头换面易主了。这可急坏了张大叔,他深知红木家具不宜使用金属件固定,无奈之下只好自己花钱请维修师傅上门修整。
    维修师傅来到张大叔家后就明显看出了猫腻,实话告诉张大叔他家的沙发一些连接结构部位的榫头非常小,完全不符合传统的科学榫卯大小与结构的严谨,甚至还有的部位用小木钉固定,这种偷工的行为造成的家具结构内部造假,即使通过调整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很快就会变形。维修师傅对张大叔说,这样的家具自己也不敢修。“这简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看着这件连师傅都不敢维修的红木家具,张大叔的表情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纠结!
    红木家具内部结构按技艺要求,应采用我国几千年来引以为傲的榫卯结构组装,但是榫卯结构需要很高的精确度,以及对木材烘干到位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否则,家具容易脱架、变形。但是现在有很多红木厂家的家具内结构榫头非常小,甚至有的用小木钉固定(为的是让一些会拿着金属探测器去探测的人,检查不出来)。榫头、卯眼的大小和家具的尺寸是有着严格的比例配置,牵涉到工程力学的原理,技术含量很高。现在有不少厂家不仅在榫卯工艺上偷工,甚至有更黑心的商家干脆直接拿铁钉固定!反正在木材里面也看不出来。这些作假手段不禁让人感叹:这样的红木家具使用起来都是问题,如何还能够流传百年?

案例二:

榫卯结构偷工减料 赵先生后悔不已
    “买回家使用了几年的红木家具居然散架了。看了下连接的部位,这哪是榫卯结构啊,就是用小木钉给固定起来的,随便哪个木匠都能做得出来,纯粹是糊弄人。”上海的赵先生气愤地对朋友抱怨到。
    赵先生于5年前在一家红木厂商处购买了一套红酸枝家具,当时导购员跟他说,这套家具是纯榫卯结构,使用上百年都没事,是可以流传子孙后代的精品。赵先生当时看着家具的造型和外观都挺满意的,至于里面是不是榫卯结构,不把家具拆除是看不出来的,所以也没特别在意这件事。
    谁知道,在使用了几年之后,出现了家具散架的问题。赵先生去商场找个红木销售商,可是挺长一段时间没去,这个代理商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他只好无奈地联系了厂商,结果给的答复居然把责任推给赵先生,说可能是他使用不当,导致家具出现了散架的情况。厂商可以给他修理,但是必须要赵先生自己把家具运到北京工厂来,而且还要求他支付高额维修费用。赵先生十分恼怒,当时花费了不少钱,原本是要享用家具的,谁知道现在红木家具竟变成了一个麻烦。
    榫卯结构是我国几千年引以为傲的家具制作工艺,它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做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榫卯结构应用在家具的各个部位,榫卯结构的严谨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具的使用寿命。
    榫卯结构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由于榫卯结构是在家具内部,消费者看不到,现在的红木厂商一是工艺达不到要求,二是为了节约时间,所生产的红木家具的内结构榫头非常小,也不合理,甚至有的用小木钉固定,更黑心点的干脆直接拿铁钉固定。这样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红木家具的使用寿命。赵先生所购买的红木家具就是如此,由于榫卯结构的制作不当,导致了它的家具使用不到几年就散架了。
   

公司标志
编辑:策划组
连天红 红木行业见不得人的潜规则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