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上。盛行于殷末周初,主要装饰在鼎、爵的流上,少数觚、个别盘上也饰有蝉纹。可能意味蝉纹和饮食及盥洗有一定联系,其取义大约是象征饮食清洁的意思。蝉又名复育,《论衡·无形篇》:"复育转而为蝉"。 蝉纹中有的无足,似蛹,可能就是复育,如此,蝉纹还有象征死而转生之意。 香几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家具,因置香炉而得名,一般家具多作方形或长方形,香几则大多为圆形,较高,而且腿足弯曲较夸张,且多三弯脚,足下有"托泥"。 几面下束腰,四角雕回纹,中部雕云纹。苏姚上下托腮,牙条雕蝉纹,腿间安有雕夔纹罗锅杖,枨上镶雕海水纹板心。枨下铺以云纹托角牙,牙子及腿部边缘起阳线。雕夔纹内翻马蹄,下承方形须弥座,座下有龟脚。 香几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无依无傍,面面宜人观赏。香几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焚香本是中国古人祭祀仪式之一,到唐宋,已演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组成的一部分,从"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净几、焚香其中"等词语中可看到古代贵族日常生活中香烟缭绕的景象,显示了古代汉族文人对绝俗优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炉的香几成为庭室的必备家具就在情理之中了。 香几大多成组成双使用,古书中曾对各种香几详细描绘:"书室中香几之制,高可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或岐阳,玛瑙石,或以骰子柏镶心,或四、八角,或方或梅花、或葵花、茨菇、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诸木成造者,用以阁蒲石,或单五笔型中置香缘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单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说明了香炉不仅是置香炉之用,也是点缀文人雅室的艺术品。现代人使用,更多的体现了主人的文雅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