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红木家具五大“潜规则”

2010-11-01 22:54 来源:连天红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自古以来,为何很多长得十分相似的红木家具,在价格上却会出现天壤之别?又为何每件古老的红木家具,都要经过较多程序,较长时间的鉴定,才能定夺家具的真正材质和真正价值?其实其中有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我们暂且称这些原因为红木家具行业的“潜规则”,其主要 “潜规则”有以下五大点:

    潜规则一:以“越黄”冒充“海黄”

    采用越南黄花梨中极其类似海南黄花梨的原木,来冒充海南黄花梨。鉴于越南黄花梨种类很多,有些种类不论是纹理、色泽、气味、密度,都十分近似海南黄花梨,只需稍微加工即可冒充海南黄花梨,加上 “海黄”、“越黄”只是市场上的称呼,国家标准并不承认,这些因素都大大提高了专家在实际鉴定中的难度,导致了专家都难以厘清其中的真假。而且现今海南黄花梨已濒临“绝种”,其价格更是越南黄花梨价格的10倍不止,这些漏洞与利益的并存更是促使海南黄花梨的赝品在市场上大范围泛滥。

    潜规则二:以“新料”冒充“老料”

    采用“新料”经过高科技和能工巧匠的加工,冒充“老料”。新料与老料之分,主要是根据木材砍伐后,在自然状态下存放的时间长短来区分。“老料”是指砍伐后经过很长时间的推移、外界的风化、动物的啃食,最后剩下那些精华部分,这些精华都极其的结实,因此存量也很少,价格更是非常之高,基本上没有在现今的红木家具市场上流通,那些所谓高呼的“老料”红木家具,绝大部分都是加工后的“新料”。

    潜规则三: 以“十分廉价”的材质混入“名贵”的材质

    采用“十分廉价”的材质混入“名贵”材质中,并高价出售。这些廉价的材质,在纹理、密度等各方面都与名贵材质极其近似,加上主要混入的是红木家具不显眼的部位,如靠背、横梁等部位,再经过加工处理,更是让人十分难于辨认。

    潜规则四:学名、俗名迷人眼

    利用红木的种类较多,学名、俗名也很多存在相似的特点,让便宜木材顶替高价值的木材,高价销售。

    潜规则五:“化妆”家具

    运用上漆手法,将对比重超标的边材(俗称树皮)或是高度类似的普通木材,参入红木家具的材质中,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上漆家具不仅表面涂上了一层油漆,还绘上了高档材质的纹理,彻底改变了材质的真正面貌和气息,很难分辨是否掺杂掺假,只有在砂纸打磨后,掺进去的白边和劣等材质才能完全显现出来。(白边即树皮,容易引起虫蛀,无法永久保存。)同时,上漆家具也掩盖了未达到标准的烘干技术,这样的家具在脱漆后非常容易引起变形、开裂。上漆家具就如“化了妆”的女人,个个都是“美女”,不过再美也只是一层“画皮”。

    以上的种种“潜规则”,都可能导致专家的错误判断,普通的红木家具消费者更是难以分晓真假。这些使得广大消费者受到巨额损失的“潜规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重视。

公司标志
编辑:k
连天红 企业动态
我们同时还为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