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伎(3)

2010-06-21 13:45 来源:大千传统图案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供养人乐伎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供养人礼佛乐队。北朝时期洞窟所画的供养人行列中常有礼佛乐队。礼佛乐队画在供养人行列的前面,引导引导作用。如北凉第275窟北壁下层供养人行列的最前面画两身吹角号的乐伎。
    二是供养人家族的供养乐队。隋代以后一些豪门贵族所营建的洞窟里,不仅画供养人祖先、本人以及音标眷、属傣、侍从、奴仆的画像,有的还画供养乐队。这些供养乐了全是表示供养人对佛的礼赞,二是显示了供养人家族的富贵;三是把供养人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也画入了壁画之中。供养乐队实际上是豪门贵族的家庭乐伎。例如:隋代第390窟南壁东侧下层,女供养人行列尾部画女供养乐队共计8人,分别演奏琵琶、箜篌、方晌、横笛、排箫等乐器。
    3、出行图乐伎
    在晚唐和五代的敦煌壁画中出现了不少《出行图〉出行图是表现历史人物功绩或豪门贵族富华生活的形象画卷,是由供养人画变鸸为的,多画的敦煌豪门贵族的功德窟中。所谓功德窟就是代养人为自己家族营建的洞空,把佛教石窟当作"家庙"。多是一定一窟或一族一窟。因此,敦煌壁画中的《出行图》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豪门贵族以绘画形式为自己的树碑立传,借此显赫自己家族的威望降地位。另一种意义是变相的供养人画。这种供养人画具有双得意义;其一,出行图中的人物向佛作供养,另一种意义是变想的供养人画。这种供养人画双得意义:其一,出行图中的人物向佛作供养,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和豪华富丽的生活来自佛恩。其二,活着和后来的人,向出行图中的人物作供养。因为他们要敬祖先,时时不忘祚的功德。在这些在型出行图中,有表现军队出征时的仪仗乐队,军营鼓吹,军伎歌舞的扬面;有贵妇人春游时,表演百戏歌舞、乐伎演奏的场面,音乐界的研究者,把出行图中演奏乐器的艺人,定名为出行图乐伎。
    4、嫁娶图乐伎 
    在经变画和故事画中有许多《嫁娶图》,仅《弥功经变》中就有《嫁娶图》41幅。这些嫁娶图虽然是依据佛经内容所绘制的,但是所描绘的却是历代人间举行婚礼时,乐队吹奏祝贺,歌舞宴客的场面,音乐界的研究者,把《嫁娶图》中的演奏乐器的艺人,定名为嫁娶图乐伎。
    5、宴饮图乐伎
    《宴饮图》多画在在型经变画《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和佛传故事画中。和《嫁娶图》一样,这些《宴饮图》是依据佛经内容所绘制的。宴饮图乐伎因表演的地方不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内举行宴饮,多是豪门贵族举办。乐舞场面大,乐伎人数多,乐器种类也多。另一种是室外或酒肆举行的宴饮,多是平民百姓举办,乐舞场面小,仅用几件乐器,自奏自乐,自歌自舞。 
    二、敦煌乐伎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乐伎形象,因其绘制时代不同,所以其形式和重点也不同,而且每个时代的风格特点也不相同,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北朝时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朝代)
    这一时期的乐伎形象主要是以弥勒净土兜率天宫为主的天宫乐伎和药叉乐伎 。这四个朝代洞窟壁画中所画的天宫乐伎和药叉乐伎,从大体上看基本相同,而仔细研究起来,每个朝代不尽相同,各具特点。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