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乐伎(2)

2010-06-21 13:45 来源:大千传统图案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5、菩萨乐伎
    菩萨乐伎实际上就是供养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化、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即礼敬、朝拜、赞叹、歌颂的从养;三是行供养,即敬奉三宝(佛陀、佛法、佛僧),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供养菩萨的修行层次和地位低于协侍菩萨,是为佛陀和弘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在敦煌壁画里供养菩萨形象众多,姿态丰富:有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贡宝菩萨、奏乐菩萨、歌舞菩萨 、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这些菩萨都可以说都是供养菩萨。音乐界的研究者,把供养菩萨中的持乐演奏的菩萨定名为菩萨乐伎 。菩萨乐伎 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说法图中,画在佛陀座下,或画在协侍菩萨和佛弟子两边,为佛陀廉洁、作礼赞的持乐演奏供养菩萨,这种供养乐会菩萨数量少。
    二是经变画中,画出佛殿前沿两侧的礼佛乐队,或画在以佛陀、菩萨说法会场前面大型歌舞场面中的乐队。这些乐队中的持乐演奏者实际上也是供养菩萨。经变画中的礼佛乐队和歌舞场面的描绘,一方面是表现对佛陀的礼赞,另一方面是表现佛国净土极乐世界中欢乐自由的情景,这种供养乐伎菩萨数量大,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壁画中大小乐队就有490余个,其中乐菩萨约在2000身以上。
    6、迦陵频伽乐伎
    "迦陵频伽"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思为妙声鸟或美音鸟,是佛国世界里的一种神鸟。《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歌神)等无能及者,唯除如来(佛)言声。"佛经故事传说;当年释迦牟尼在精舍修行,为弟子传经说法时,迦陵频伽飞来,环绕释迦身边,且歌且舞,其声美妙无比。妙音天摩(佛国音乐天神)摹拟迦陵频伽歌声,演“迦陵频伽曲”。释迦牟尼涅磐后,多闻弟子阿难传之后世,成"林邑八乐"之一。这个故事传说后来也成为佛教壁画的题材之一。迦陵频伽常绘在佛陀廉洁图下边,或大型经变画报歌舞场面中,一方面譬哈佛陀讲经廉洁的声音无比美妙,一方面烘托佛国天界的欢乐和神奇。
    敦煌壁画中的迦陵频伽形象,常是人首鸟身,形似仙鹤,彩色羽毛,翅膀张开,两腿细长,头戴童子冠 或菩萨冠,立在莲花或乐池平台上,有的张翅引颈歌舞,有的抱持乐哭演奏。音乐办的研究才,把其持乐演奏者,定名为迦陵频伽乐伎。
    (二)世俗人间中的乐伎
    1、故事画乐伎
    敦煌壁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故事画,其中包括佛传故事画、因缘故事画、史迹故事画、神话故事画。这些故事画大都以连环画的开形式出现 。因故事情节的需要,这些故事画贵州省出现了乐舞场面,其中就有许多弹奏乐器的儿伎人物,这些佛教故事画虽然有些说的是佛国人物故事,但反映的还是世俗人间的生活,古代画师也是依据人间现实生活为素材来绘制的。历而故事画中的乐伎人物是属于世俗人间的,但故事画中的乐伎 ,也不完全是人间乐伎,有些是属于天界乐伎的。比如佛传故事画中"乘象入胎"、"太子出生"、"逾城出家"、"得道成佛"、"双林涅磐"等情节中,为烘托释迦牟尼的神圣伟大,不比凡人,在这些情节画面上空或两边,出一一些天宫乐会,飞天乐伎散花、奏乐,表示礼赞。音乐界的研究者,把故事画中的质询不演奏人物,定名为故事画乐伎。
    2、供养人乐伎
    供养人是敦煌壁画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出力、开窟造像的施主和捐助者,包括当时社会上各阶层、各民族的佛教信仰者。这些开窟造像的施主和捐助者,为了虔诚奉佛,时时供养,功德不绝,同时也为了留名后世,显示自己和家族的名望,开窟造像时,在洞窟里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部下属僚以及侍从奴仆的肖像,这些肖像车,称作供养人画像。在供养人画像行列里常画一些奏乐歌舞的人物肖像画,音乐界的研究乾,把供养人画像中持乐演奏的人物画像,定名为供养人乐伎。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